题目内容
6.利用废碱渣(主要成分是Na2CO3)处理硫酸厂尾气中的SO2可制得无水Na2SO3(成品),其流程如图1:(1)若欲利用废碱渣充分吸收SO2,则“吸收塔”内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SO2+H2O═CO2+2HSO3-.
(2)处理过程中,要通过检验“吸收塔”排放出的尾气是否含有SO2来确定其是否达标.实验室中欲模拟检验尾气中的SO2,可以选用的试剂有bd;
a.澄清石灰水 b.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 c.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d.品红溶液
(3)常温下,向“中和器”中加入适量NaOH后,溶液呈中性,则溶液中c(SO32-):c(HSO3-)=0.63[已知:常温下,Ka1(H2SO3)=l.5×10-2,Ka2(H2SO3)=6.3×10-8];
(4)图2所示为亚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则上述流程中的“结晶”方法是蒸发结晶(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图中a点所示分散系类别为浊液;
(5)仅用BaCl2和H2O2的混合溶液难以检出“成品“中的SO32-,原因是“成品”中含有某种杂质阴离子,该杂质阴离子SO42-(填化学式);实验室中常用如下方法检验SO32-:
己知25℃时,部分钡盐的Ksp数值如表:
BaCO3 | BaSO4 | BaSO3 | BaS2O3 |
5.1×10-9 | 1.1×10-10 | 8.4×10-7 | 1.6×10-5 |
分析 利用工业废碱渣(主要成分Na2CO3)吸收硫酸厂尾气中的SO2制备无水Na2SO3,吸收塔中发生的反应为2CO32-+SO2+H2O=2HCO3-+SO32-,为了降低由中和器所得溶液中Na2SO3的溶解度,从而提高结晶产率,中和器中加入的NaOH是过量的,加入氢氧化钠进入中和器得到溶液结晶进入离心机干燥得到晶体,滤液重新进入吸收塔循环使用,
(1)吸收塔内发生的主要反应是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亚硫酸氢钠;
(2)要通过检验“吸收塔”排放出的尾气是否含有SO2来确定其是否达标.实验室中欲模拟检验尾气中的SO2,选择的试剂应具有氧化性反应过程中有明显现象;
(3)常温下,向“中和器”中加入适量NaOH后,溶液呈中性,c(H+)=c(OH-)=10-7mol/L,$\frac{c(S{{O}_{3}}^{2-})}{c(HS{{O}_{3}}^{-})}$=$\frac{c(S{{O}_{3}}^{2-})}{c(HS{{O}_{3}}^{-})}$$\frac{c({H}^{+})}{c({H}^{+})}$=$\frac{K{a}_{2}}{c({H}^{+})}$;
(4)分析曲线,处于曲线上的点为饱和溶液状态,根据不同温度所得晶体不同分析;
(5)仅用BaCl2和H2O2的混合溶液难以检出“成品“中的SO32-,含有的阴离子硫酸根离子会干扰亚硫酸根离子的检验,若“溶液A”中SO32-浓度为0.01mol•L-1,且为杂质阴离子浓度的10倍,则向其中加入等体积0.01mol•L-1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c(Ba2+),产品中有SO42-也会与氯化钡生成沉淀,相同类型的离子溶度积越小溶解度越小,相同条件下优先生成沉淀BaSO3、BaSO4,都属于同种类型的难溶物,可以直接依据溶度积常数判断溶解度大小,硫酸钡小于亚硫酸钡,所以相同条件下优先析出的是硫酸钡沉淀,设溶液体积均为1L,浓度为0.001mol/L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钡测定需要钡离子为n(Ba2+)=0.001mol,溶液中余下0.009mol,余下n(Ba2+)=0.01mol-0.001=0.009mol,结合亚硫酸钡溶度积计算;
向“溶液B”中滴入BaCl2和H2O2的混合溶液时,发生反应是过氧化氢氧化亚硫酸氢跟离子生成硫酸根离子,结合钡离子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
解答 解:利用工业废碱渣(主要成分Na2CO3)吸收硫酸厂尾气中的SO2制备无水Na2SO3,吸收塔中发生的反应为2CO32-+SO2+H2O=2HCO3-+SO32-,为了降低由中和器所得溶液中Na2SO3的溶解度,从而提高结晶产率,中和器中加入的NaOH是过量的,加入氢氧化钠进入中和器得到溶液结晶进入离心机干燥得到晶体,滤液重新进入吸收塔循环使用,
(1)吸收塔内发生的主要反应是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亚硫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SO2+H2O═CO2+2HSO3-,
故答案为:CO32-+2SO2+H2O═CO2+2HSO3-;
(2)处理过程中,要通过检验“吸收塔”排放出的尾气是否含有SO2来确定其是否达标.实验室中欲模拟检验尾气中的SO2,可以选用的试剂有,
a.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能为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故a错误;
b.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 可以优惠二氧化硫生成硫酸,溶液中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可以检验二氧化硫,故b正确;
c.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和二氧化硫不能发生反应,无现象,不能检验二氧化硫,故c错误;
d.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可以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3)常温下,向“中和器”中加入适量NaOH后,溶液呈中性,c(H+)=c(OH-)=10-7mol/L,$\frac{c(S{{O}_{3}}^{2-})}{c(HS{{O}_{3}}^{-})}$=$\frac{c(S{{O}_{3}}^{2-})}{c(HS{{O}_{3}}^{-})}$$\frac{c({H}^{+})}{c({H}^{+})}$=$\frac{K{a}_{2}}{c({H}^{+})}$=$\frac{6.3×1{0}^{-8}}{1{0}^{-7}}$=0.63
故答案为:0.63;
(4)处于曲线上的点为饱和溶液状态,a点在曲线上方,应为过饱和溶液,形成的是含晶体颗粒的悬浊液,b点为生成晶体的转折点,两种晶体可以共存,由于冷却至33℃以下时析出Na2SO3•7H2O,应在维持95~100℃蒸发浓缩至有大量晶体析出,再利用余热蒸干,
故答案为:蒸发结晶;浊液;
(5)产品中有SO42-也会与氯化钡生成沉淀,相同类型的离子溶度积越小溶解度越小,相同条件下优先生成沉淀BaSO3、BaSO4,都属于同种类型的难溶物,可以直接依据溶度积常数判断溶解度大小,硫酸钡小于亚硫酸钡,所以相同条件下优先析出的是硫酸钡沉淀,设溶液体积均为1L,浓度为0.001mol/L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钡测定需要钡离子为n(Ba2+)=0.001mol,溶液中余下0.009mol,余下n(Ba2+)=0.01mol-0.001=0.009mol,
Ba2++SO32-=BaSO3↓
起始 0.0045 0.005
变化 x x
平衡 0.0045-x 0.0045-x
Ksp(BaSO3)=(0.0045-x)×(0.0045-x)=8.4×10-7,x1=5.7×10-3mol/L(不和题意舍去),x2=3.8×10-3mol/L,c(Ba2+)=(0.0045-x)mol/L=7×10-4mol/L,
向“溶液B”中滴入BaCl2和H2O2的混合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H2O2+HSO3-═BaSO4↓+H++H2O,
故答案为:SO42-;7×10-4;Ba2++H2O2+HSO3-═BaSO4↓+H++H2O.
点评 本题以物质制备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原理的分析理解、物质的分离提纯、氧化还原反应、信息获取与迁移运用等,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题目难度较大.
A. | 铜与稀硝酸的反应:Cu+4H++2NO3-→Cu2++2NO2↑+2H2O | |
B. | 稀NaOH溶液中滴加少量NH4Cl溶液:OH-+NH4+→NH3?H2O | |
C. | 硫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OH-+NH4++SO42-+Ba2+→NH3↑+H2O+BaSO4↓ | |
D. | FeS溶于稀HNO3:FeS+H+→Fe2++H2S↑ |
A. | 前者大于后者 | B. | 前者小于后者 | ||
C. | 两者相等 | D. | 没有相关燃烧热数据,无法对比 |
A. | 结构式 | B. | 电子式 | C. | 比例模型 | D. | 分子式 |
A. | C(CH3)4 1,1,2,2-四甲基甲烷 | |
B. | 1,3,4-三甲苯 | |
C. | CH3CH2CH(OH)CH3 2-丁醇 | |
D. | CH3CH2CH2Br 溴丙烷 |
①l6O与l8O的转化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实现;
②灼烧钠的化合物时火焰呈黄色,那是发生了化学反应;
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④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⑤石墨与金刚石的转化是化学变化.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①④⑤ | B. | ①③④ | C. | ③⑤ | D. | ②③ |
A. | 叶绿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 |
B. | 在一定条件下,叶绿素能发生加成、水解、酯化等反应 | |
C. | 叶绿素分子中含有两种类型的双键 | |
D. | 叶绿素中Mg2+与四个N之间结合方式不完全相同 |
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空:
实验 编号 | 温度 (℃) | 大理石 规格 | HNO3浓度(mol/L) | 实验目的 |
① | 25 | 粗颗粒 | 2.00 | (I)实验①和②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II)实验①和③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III)实验①和④探究固体物质的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② | 25 | 粗颗粒 | 1.00 | |
③ | 35 | 粗颗粒 | 2.00 | |
④ | 25 | 细颗粒 | 2.00 |
(1)达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20%.
(2)x的值为4.
(3)若温度不变,达平衡时容器内气体的压强是反应前的1.2倍.
A. | 溴水 | B. | 稀硫酸 | C. | NaOH溶液 | D. | 浓盐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