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下列各组反应(表中物质均为反应物)中.反应刚开始时,放出氢气的速率最大的是 ( )编号 | 金属(块状) | 酸的浓度及体积 | 反应温度/℃ |
A | 0.4 molMg | 6 mol•L-1 硝酸 10 mL | 60 |
B | 0.3 molMg | 3 mol•L-1盐酸 40 mL | 60 |
C | 0.4 molFe | 3 mol•L-1盐酸 50 mL | 60 |
D | 0.1 molMg | 3 mol•L-1 硫酸 10 mL | 60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物质的本身性质,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反应物浓度越大,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注意硝酸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
解答 解:活泼性Mg>Fe,则Mg反应较快,硝酸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D中氢离子浓度最大,则反应速率最大.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难度不大,注意金属的活泼性强弱,为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易错点为A,注意硝酸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4.下面是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I.课本介绍了乙醇氧化的实验: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待铜丝表面变黑后立即把它插入盛有约2mL乙醇的试管里,反复操作几次.注意闻生成物的气味,并观察铜丝表面的变化.
(1)小赵同学用化学方法替代“闻生成物的气味”来说明生成物的出现,该化学方法中所另加的试剂及出现的主要现象是银氨溶液,出现银镜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产生砖红色沉淀.(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2)小赵同学在探究“闻生成物的气味”的替代方法时,偶然发现向溴水中加入足量的乙醛溶液,可以看到溴水褪色.该同学为解释上述现象,提出三种猜想:
①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
②溴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
③由于醛基具有还原性,溴将乙醛氧化为乙酸.
为探究哪种猜想正确,小李同学提出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用pH试纸检测溴水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
方案二:测定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和反应后溶液中Br-的物质的量.
(3)方案一是否可行否(填“是”或“否”),理由是不论是发生取代反应还是发生氧化反应,溶液的酸性均增强.
(4)小李同学认为:假设测得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为amol,若测得反应后n(Br-)=amol,则说明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
(5)小吴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①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5配制KBrO3-KBr溶液,加合适的适量的酸,完全反应并稀至1L,生成0.5molBr2.
②取上述溶液10mL加入足量乙醛溶液,使之褪色,然后将所得溶液稀释为100mL,准确量取其中10mL.
③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得到淡黄色固体0.188g.
试通过计算判断:溴与乙醛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O+Br2+H2O→CH3COOH+2HBr.
Ⅱ.小刘同学在查阅资料时得知,乙醛在氧化铜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被空气氧化成乙酸.依据此原理设计实验并在试管C中收集到少量乙酸溶液(如图所示:试管A中装有40%的乙醛水溶液、氧化铜粉末;试管C中装有适量蒸馏水;烧杯B中装有某液体).已知在60℃~80℃时用双连打气球鼓入空气即可发生乙醛的氧化反应,连续鼓入十几次反应基本完全.有关物质的沸点见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A内在60℃~80℃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注明反应条件)2CH3CHO+O2$→_{CuO}^{60℃-80℃}$2CH3COOH.
(2)如图所示在实验的不同阶段,需要调整温度计在试管A内的位置,在实验开始时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试管A的反应液中;目的是测量反应溶液的温度;当试管A内的主要反应完成后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略低于试管A的支管口处,目的是收集含乙酸的馏分.
(3)烧杯B内盛装的液体可以是乙二醇或甘油(写出一种即可,在题给物质中找).
I.课本介绍了乙醇氧化的实验: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待铜丝表面变黑后立即把它插入盛有约2mL乙醇的试管里,反复操作几次.注意闻生成物的气味,并观察铜丝表面的变化.
(1)小赵同学用化学方法替代“闻生成物的气味”来说明生成物的出现,该化学方法中所另加的试剂及出现的主要现象是银氨溶液,出现银镜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产生砖红色沉淀.(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2)小赵同学在探究“闻生成物的气味”的替代方法时,偶然发现向溴水中加入足量的乙醛溶液,可以看到溴水褪色.该同学为解释上述现象,提出三种猜想:
①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
②溴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
③由于醛基具有还原性,溴将乙醛氧化为乙酸.
为探究哪种猜想正确,小李同学提出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用pH试纸检测溴水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
方案二:测定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和反应后溶液中Br-的物质的量.
(3)方案一是否可行否(填“是”或“否”),理由是不论是发生取代反应还是发生氧化反应,溶液的酸性均增强.
(4)小李同学认为:假设测得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为amol,若测得反应后n(Br-)=amol,则说明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
(5)小吴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①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5配制KBrO3-KBr溶液,加合适的适量的酸,完全反应并稀至1L,生成0.5molBr2.
②取上述溶液10mL加入足量乙醛溶液,使之褪色,然后将所得溶液稀释为100mL,准确量取其中10mL.
③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得到淡黄色固体0.188g.
试通过计算判断:溴与乙醛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O+Br2+H2O→CH3COOH+2HBr.
Ⅱ.小刘同学在查阅资料时得知,乙醛在氧化铜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被空气氧化成乙酸.依据此原理设计实验并在试管C中收集到少量乙酸溶液(如图所示:试管A中装有40%的乙醛水溶液、氧化铜粉末;试管C中装有适量蒸馏水;烧杯B中装有某液体).已知在60℃~80℃时用双连打气球鼓入空气即可发生乙醛的氧化反应,连续鼓入十几次反应基本完全.有关物质的沸点见表:
物质 | 乙醛 | 乙酸 | 甘油 | 乙二醇 | 水 |
沸点 | 20.8℃ | 117.9℃ | 290℃ | 197.2℃ | 100℃ |
(1)试管A内在60℃~80℃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注明反应条件)2CH3CHO+O2$→_{CuO}^{60℃-80℃}$2CH3COOH.
(2)如图所示在实验的不同阶段,需要调整温度计在试管A内的位置,在实验开始时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试管A的反应液中;目的是测量反应溶液的温度;当试管A内的主要反应完成后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略低于试管A的支管口处,目的是收集含乙酸的馏分.
(3)烧杯B内盛装的液体可以是乙二醇或甘油(写出一种即可,在题给物质中找).
9.在烧瓶中充入干燥的标准状况下的HCl和N2的混合气体,已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4.8,把烧瓶倒置在水槽中,如果溶质没有扩散,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 0.022mol/L | B. | 0.8mol/L | C. | 0.045mol/L | D. | 1.0mol/L |
16.已知下列物质氧化Fe3+时,自身发生如下变化:Cl2→2Cl-,MnO4-→Mn2+,Cr2O72-→2Cr2+,H2O2→2H2O,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Fe2+,得到Fe3+最多的是( )
A. | Cr2O72- | B. | Cl2 | C. | MnO4- | D. | H2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