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50℃时,0.1mol·L-1Na2CO3溶液pH=1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c(OH-)=10-2mol·L-1
B. 加入少量NaOH固体,c(Na+)和c(CO32-)均增大
C. c(Na+)+c(H+)=c(HCO3-)+c(OH-)+c(CO32-)
D. 2c(Na+)=c(HCO3-)+c(CO32-)+c(H2CO3)
【答案】B
【解析】试题A、因为50℃时,Kw未知,则pH=12,只能说明氢离子浓度为10-12mol/L,则氢氧根离子浓度无法计算,错误;B、碳酸钠溶液中,存在CO32-+H2OHCO3-+OH-,加入少量NaOH固体,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水解平衡逆向移动,c(Na+)和c(CO32-)均增大,正确;C、根据电荷守恒,则c(Na+)+c(H+)=c(HCO3-)+c(OH-)+2c(CO32-),错误;D、根据物料守恒,则c(Na+)=2c(HCO3-)+2c(CO32-)+2c(H2CO3),错误,答案选B。
【题目】Ⅰ.电离平衡常数是衡量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量,已知如表数据(25℃):
化学式 | 电离平衡常数 |
HCN | K=4.9×10-10 |
CH3COOH | K=1.8×10-5 |
H2CO3 | K1=4.4×10-7,K2=4.7×10-11 |
(1)25℃时,下列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四种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填序号)
a.NaCN溶液 b.Na2CO3溶液 c.CH3COONa溶液 d.NaHCO3溶液
(2)25℃时,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Ⅱ. 根据下列化合物:①NaOH ②H2SO4 ③CH3COOH ④NaCl ⑤CH3COONa
⑥(NH4)2SO4 ⑦CH3COONH4 ⑧NH4HSO4 ⑨NH3H2O ⑩NH4Cl,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若pH均为11且等体积的NaOH和NH3H2O分别加水稀释m倍、n倍,稀释后两种溶液的pH都变成9,则 m___________ n (填 “<”、“>”或“=”)。
(2)已知水存在如下平衡:H2OH++OH- H>0,现欲使平衡向右移动,且所得溶液显酸性,选择的下列方法是____________。
A. 向水中加入NaHSO4固体 B. 向水中加NaHCO3固体
C. 加热至100℃[其中c(H+) = 1×10-6 molL-1] D. 向水中加入NH4Cl固体
(3)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①、②、③、④、⑤、⑥六种稀溶液中,水电离的OH-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
(4)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⑥、⑦、⑧、⑨、⑩五种稀溶液中,NH4+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剂,其脱硝反应为:2NO2(g)+O3(g)N2O5(g)+O2(g),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像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升高温度, | 0~3s内,反应速率为: | t1时仅加入催化剂, | 达平衡时,仅改变x,则x为c(O2) |
【题目】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1)在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N2+3H22NH3。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________。
A.3v正(H2)=2v逆(NH3)
B.单位时间生成m mol N2的同时生成3m mol H2
C.容器内的总压强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随时间变化
(2)工业上可用天然气为原料来制取合成氨的原料气氢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模拟工业制取氢气的原理,在一定温度下,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测得如下表所示数据。
时间/min | CH4(mol) | H2O(mol) | CO(mol) | H2(mol) |
0 | 0.40 | 1.00 | 0 | 0 |
5 | a | 0.80 | c | 0.60 |
7 | 0.20 | b | 0.20 | d |
10 | 0.21 | 0.81 | 0.19 | 0.64 |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温度下,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②反应在7~10 min内,CO的物质的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A.减少CH4的物质的量 B.降低温度
C.升高温度 D.充入H2
③若保持相同的温度,向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同时充入0.2 mol CH4、0.6 mol H2O、a mol CO和0.5 mol H2,当a=0.2时,上述反应向_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进行。若要使上述反应开始时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已知:0.253=0.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