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各项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时,将溴乙烷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后,需加硫酸酸化
B.为加快过滤速度,可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器中的食盐水
C.为迅速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加入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
D.为使制取H2的速率加快,可向稀H2SO4中加少量CuSO4溶液
D
A 错误,加入硫酸酸化,再加硝酸银时会得到硫酸银白色沉淀,干扰溴离子的检验。
B 错误,不能用玻璃棒搅拌滤纸,会使滤纸破损,使过滤失败
C 错误,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不能加入NaOH溶液,因为酯在碱性溶液中水解
D 正确,制取H2时,可在稀H2SO4中加少量CuSO4溶液,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铜和锌形成原电池,能加快制取H2的速率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6分)单晶硅是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通常用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含铁、铝、硫、磷等杂质),粗硅与氯气反应生成四氯化硅(反应温度450-500°C),四氯化硅经提纯后用氢气还原可得高纯硅。以下是实验室制备四氯化硅的装置示意图。


相关信息如下:
a.四氯化硅遇水极易水解;
b.硼、铝、铁、磷在高温下均能与氯气直接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
c.有关物质的物理常数见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装置A中g管的作用是              ;装置C中的试剂是         ;装置E中的h瓶需要冷却理由是                 
(3)装置E中h瓶收集到的粗产物可通过精馏(类似多次蒸馏)得到高纯度四氯化硅,精馏后的残留物中,除铁元素外可能还含有的杂质元素是             (填写元素符号)。
(4)为了分析残留物中铁元素的含量,先将残留物预处理,是铁元素还原成Fe2+,再用KMnO4标准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氧化还原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①滴定前是否要滴加指示剂?           (填“是”或“否”),请说明理由          
②某同学称取5.000g残留物,预处理后在容量瓶中配制成100ml溶液,移取25.00ml,试样溶液,用1.000×10-2mol· L-1KMnO4标准溶液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20.00ml,则残留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如右图,将一锌片放入1mol·L—1蓝色Cu(NO32溶液中,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

①反应初期锌片上有大量气泡冒出,同时液面的上一层Cu(NO32溶液开始呈现绿色,并且逐渐向液面下的深处扩散,试管底部有红色固体出现。
②与锌片接触的溶液温度明显升高,反应越来越剧烈,
并在红色固体止方开始出现一层蓝色沉淀,并逐渐增多。
③反应后期溶液逐渐变为无色,试管底部又有部分白色沉淀物。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结束时,试管底部存在的一些蓝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白色沉淀可能是什么物质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实验中观察到的红色固体产生的原因            
(2)有学生甲认为,反应中产生的大量气泡可能是氢气,支持这种说法的理由是           
(3)学生乙将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起来,这是一种无色气体,用爆呜法测试不能产生爆呜声 ,则学生甲的假设被推翻。学生乙又对这种无色气体进行 推测,并设计了一个简便的实验方法证实了他的推测,写出学生乙推测出的这种气体的分子式   ;验证该气体的实验方法是                       
(4)学生丙解释反应速率逐渐加快的原因时,认为除温度升高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请问是什么因素?              
(5)起初实验小组同学认为,溶液显绿色可能是Zn(NO3)z溶液的颜色,但学生丁将Zn(NO3)2固体溶于水后却得到无色溶液,他马上回想起该溶液的颜色与浓硝酸和铜片反应后的溶液颜色极为相似,于是他又提出了关于溶液呈绿色的一种新的假设:可能是硝酸铜溶液中溶入了一种气体,这种气体可能是            ,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这种假设正确与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