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题目内容
下列实验装置图及实验操作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试题答案
相关练习册答案
B
略
练习册系列答案
新锐图书假期园地寒假作业系列答案
假期作业青海人民出版社系列答案
衔接教材学期复习寒假吉林教育出版社系列答案
书香天博寒假作业西安出版社系列答案
智趣寒假温故知新系列答案
桂壮红皮书假期生活寒假作业系列答案
和谐假期云南科技出版社系列答案
快乐寒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系列答案
学习与探究寒假学习系列答案
高中新课程评价与检测寒假作业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6分)溴水和氯化铁溶液均是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常用试剂,浓度较小时,溶液均呈黄色。在探究铁的化合物相互转化时,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操作:向足量20 mL的FeSO
4
溶液中,滴入几滴浓溴水,振荡。
实验现象:溶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
(1)对该实验现象的解释:
①如果发生了化学反应,则使溶液呈黄色的微粒是
(填化学式,下同);
②如果未发生化学反应,则使溶液呈黄色的微粒是
。
(2)通过进一步实验,可证明Br
2
水和FeSO
4
溶液是否发生反应。下列是设计的一些实验方案和预测。请填空:
操作
预期现象及结论
方案1
取少量黄色溶液,加入NaOH溶液
如果生成红褐色沉淀,则说明发生了反应
方案2
取少量黄色溶液,加入淀粉碘化钾溶液
如果溶液变蓝色,则说明未发生反应
方案3
取少量黄色溶液,加入四氯化碳,振荡
如果下层溶液呈橙红色,则说明:
①方案1是否合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
方案2中,由于存在反应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所以预测结论不正确。
②请你另外设计一个合理方案,证明已经反应。将有关内容填入下表。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及结论
解释现象的离子方程式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利用Ⅰ制取Fe(OH)
2
B.利用Ⅱ装置制取C
2
H
4
C.利用Ⅲ装置进行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
D.利用Ⅳ装置收集NH
3
工业上生产高氯酸(沸点:90
o
C)时还同时生产了亚氯酸钠,其工艺流程如下:
(1)冷却过滤的目的
。
(2)通入反应器2的SO
2
作用是
;反应器2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
(4)可以通过蒸馏滤液的方法得到高氯酸的原因可能是
。
(5)通过电解NaClO
3
水溶液的方法也可以制备NaClO
4
,进而可以制备HClO
4
,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
(14分)Ⅰ.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描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实验室配制氯化亚铁溶液时,将氯化亚铁先溶解在盐酸中,然后用蒸馏水稀释并加入少量铁粉;
②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会使配制的浓度偏高;实验室测定中和热时,过早读数会使测定结果偏低;
③试管中加入少量淀粉,再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加热3-4分钟,然后加入银氨溶液,片刻后
管壁上有“银镜”出现
④分别向体积和pH均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中滴加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中和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一样多
⑤向NaOH溶液、KSCN溶液、沸腾的蒸馏水中分别滴加饱和的FeCl
3
溶液得到的分散系依次为:浊液、溶液、胶体
Ⅱ.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研究乙醇与氧化铁的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试管B的作用是
。
(
2)实验中可观察到石英管A中的现象为
。
(3)反应停止后,取出试管C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可观察到有红色沉淀产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为了测定反应后石英管A左侧固体中铁元素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
(i)步骤③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
(ii)下列有关步骤④的操作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定过程中可利用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
b.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可以直接装液
c.锥形瓶不需要用待测夜润洗
d.滴定过程中,眼睛注视滴定管中液面变化
e.滴定结束后,30 s内溶液不恢复原来的颜色,再读数
(iii)由框图中数据计算,可得石英管A左侧固体中铁元素的百分含量为
。
(9分)实验室常利用甲醛法测定(NH
4
)
2
SO
4
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其反应原理为:4NH+6HCHO===3H
+
+6H
2
O+(CH
2
)
6
N
4
H
+
[滴定时,1 mol(CH
2
)
6
N
4
H
+
与1 mol H
+
相当],然后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酸.某兴趣小组用甲醛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Ⅰ 称取样品1.500 g.
步骤Ⅱ 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 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Ⅲ 移取25.00 mL样品溶液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10 mL 20%的中性甲醛溶液,摇匀、静置5 min后,加入1~2滴酚酞试液,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
(1)根据步骤Ⅲ填空:
①若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②若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③若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而在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________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④若滴定前以仰视的姿势读取了碱式滴定管的读数,滴定后读数正确,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________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⑤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______。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⑥滴定达到终点时,酚酞指示剂由______色变成________色。
(2)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滴定次数
待测溶液的体积/mL
标准溶液的体积
滴定前刻度/mL
滴定后刻度/mL
1
25.00
1.02
21.03
2
25.00
2.00
21.99
3
25.00
0.20
20.20
若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10 mol/L,则该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下列各项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时,将溴乙烷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后,需加硫酸酸化
B.为加快过滤速度,可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器中的食盐水
C.为迅速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加入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
D.为使制取H
2
的速率加快,可向稀H
2
SO
4
中加少量CuSO
4
溶液
如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选项中括号内)。挤压滴管的胶头部分,打开止水夹不会发生喷泉现象的是
A.NO(H
2
O含石蕊)
B.NH
3
(H
2
O含酚酞)
C.SO
2
(NaOH溶液)
D.HCl(NaCl溶液)
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下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A.干燥Cl
2
B.吸收HCl
C.制取Fe(OH)
2
沉淀
D.稀释浓H
2
SO
4
关 闭
试题分类
高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初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小学
数学
英语
其他
阅读理解答案
已回答习题
未回答习题
题目汇总
试卷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