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化学与生活、人类生产、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塑料、有机玻璃、光导纤维、碳纤维都是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B.磁性氧化铁可用于制备红色颜料和油漆

C.用明矾溶液可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是因为溶液中的A13离子能与铜锈反应

D.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该过程涉及胶体性质的应用

【答案】D

【解析】

A.光导纤维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A错误;

B.磁性氧化铁的成分是四氧化三铁,是黑色固体,不能制备红色颜料和油漆,故B错误;

C. 明矾溶液中 水解使溶液呈酸性,铜锈为溶于酸性溶液,故能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而不是因为溶液中的离子能与铜锈反应,故C错误;

D. 血液透析原理就是胶体的渗析原理,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涉及胶体性质,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某小组同学探究I-与金属阳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过程如下。已知同浓度的稀溶液中氧化性:Ag+>Fe3+>Cu2+

实狯

现象

编号

溶液x

I

0.1mol/LFe(NO3)2pH≈l

溶液黄色立即加深,30秒后溶液变为褐色,无浑浊

KNO3HNO3,其中c(NO3-)=0.3mol/LpH≈1

1小时内溶液颜色始终保持无色

0.1mol/LAgNO3

迅速变浑浊,离心分离后上层溶液为无色(经检测无I2),固体为黄色(AgI)

IV

0.1mol/LCu(NO3)2

5秒后溶液由浅蓝色变为黄色并产生浑浊,离心分离后上层溶液为黄色(经检测有I2),固体为白色(CuI)

1)根据实验I和Ⅱ,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黄色立即加深”初步判断有I2生成,选择___(填试剂)进一步证实生成了I2

②写出Fe3+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该条件下氧化性:Fe3+___I2(选填“>”“<”)

③实验Ⅱ的目的是___

2)实验Ⅳ中Cu2+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甲同学得出氧化性:Cu2+>I2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合理,分析原因:实验Ⅲ应有I2生成,但却生成了AgI沉淀,因此推测实验Ⅳ中I2的生成,与CuI沉淀有关,故不能确定氧化性:Cu2+>I2,并用如图装置进行验证。K闭合后,较长时间发现两侧溶液均无明显变化。乙同学为了进一步判断Cu2+I2的氧化性强弱,将左侧电极改为Cu电极,并向右侧溶液中加入少量___(填试剂),发现指针偏转,且左侧溶液颜色加深,证明该条件下氧化性:Cu2+___I2(选填“>”“<”)

4)该小组同学进一步分析认为,实验Ⅲ没有发生2Ag++2I-=2Ag+I2的反应,原因是生成AgI沉淀,反应物浓度迅速降低,不利于该反应进行;请分析实验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原因是___

5)小组同学反思实验,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对氧化还原反应是否发生都有一定的影响。

【题目】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与铜有关的物质的性质,过程设计如下:

提出猜想:

问题1:在元素周期表中,铜与铝的位置很接近,氢氧化铝具有两性,氢氧化铜有两性吗?

问题2:铁和铜都有变价,一般情况下,Fe2+的稳定性弱于的Fe3+Cu+的稳定性也弱于Cu2+吗?

问题3:硫酸铜溶液呈蓝色,铜与浓硝酸常温下反应生成的溶液也是蓝色吗?

实验探究:

.解决问题1

1)实验需配制100mL0.50molL-1CuSO4溶液,必需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烧杯、______

2)为达到目的,某同学认为只要进行两次实验即可得出结论。请写出实验②的具体内容。

①向盛有Cu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观察生成的Cu(OH)2沉淀是否溶解;

___

.解决问题2的实验和现象如下:

①取一定量制得的氢氧化铜固体,于坩埚中灼烧,当温度达到80100℃时得到黑色固体粉末;继续加热至1000℃以上,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粉末氧化亚铜;

②取适量红色氧化亚铜粉末于洁净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得到蓝色溶液,同时观察到试管底部还有红色固体存在。根据以上实验及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3)写出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4)从实验中可得出的结论:当温度在1000℃以上时___(Cu2+Cu+,下同)稳定,在酸性溶液中___稳定。

.解决问题3,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

取一铜片装入试管,加入适量的浓硝酸,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5)另一同学认为此同学设计的实验有缺陷,原因是___

6)铜与浓硝酸反应溶液呈绿色,有同学认为这是生成的NO2溶于其中的原因。请设计实验说明此解释是否正确(只需要写出一种方法即可)___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