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 平行光照射胶体产生丁达尔现象 | B. | 紫外线照射下,液态蛋白质凝固 | ||
C. | 电解质溶液导电过程 | D. | 铁遇到冷的浓硝酸溶液发生钝化 |
分析 A.丁达尔现象没有新物质生成;
B.蛋白质凝固发生变性;
C.电解质溶液导电生成了新物质;
D.铁与浓硝酸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解答 解:A.丁达尔现象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A正确;
B.蛋白质凝固发生变性,生成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电解质溶液导电生成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
D.铁与浓硝酸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是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6.将Cl2通入适量KOH溶液,产物中可能有KC1、KClO、KC1O3,且$\frac{c(C{l}^{-})}{c(Cl{O}^{-})}$的值与温度高低有关.当n(KOH)=a mol时,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frac{1}{2}$amol | |
B. | 改变温度,产物中KC1O3的最大理论产量为1/7amol | |
C. | 若某温度下,反应后$\frac{c(C{l}^{-})}{c(Cl{O}^{-})}$=11,则溶液中$\frac{c(C{l}^{-})}{c(Cl{O}^{-})}$=$\frac{1}{2}$ | |
D. | 改变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e的范围:$\frac{1}{2}$amol≤ne≤$\frac{5}{6}$amol |
13.利用下列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夹持仪器不限),不能完成相应实验的选项是( )
实验器材(省略夹持装置) | 相应实验 | |
A | 烧杯、锥形瓶、试管、温度计 | 探究温度对H2SO4和Na2S2O3反应速率的影响 |
B |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漏斗、滤纸 | 用盐酸除去硫酸钡中的少量碳酸钡 |
C |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电子天平 | 用固体氯化钠配制100mL0.5mol•L-1的溶液 |
D |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分液漏斗 | 用溴水和CCl4除去NaBr溶液中的少量NaI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10.溴苯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常温下不与酸、碱反应,可用如图装置制取(该反应放出热量).制取时观察到烧瓶中有大量红棕色蒸气,锥形瓶中导管口有白雾出现等现象.
+Br2$\stackrel{铁屑}{→}$+HBr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r2$\stackrel{铁屑}{→}$+HBr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制备溴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 |
B. | 白雾出现是因为HBr易挥发且极易溶于水 | |
C. | 装置图中长直玻璃导管仅起导气作用 | |
D. | 溴苯中溶有少量的溴,可用NaOH溶液洗涤除去 |
11.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 | Mg2+、Ag+、NO3-、SO42- | B. | Fe3+、Cu2+、SO32-、ClO- | ||
C. | Na+、K+、AlO2-、OH- | D. | Ca2+、H+、C6H5O-、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