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淮南万毕术》中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现代湿法冶金的基础

该变化是置换反应

B

维生素C将食物中不易吸收的Fe3+转化为Fe2+

维生素C具有氧化性

C

高铁酸钠(Na2FeO4)是新型消毒剂,3ClO+2Fe3++10OH═2+3Cl+5H2O

碱性条件下次氯酸钠的氧化性强于高铁酸钠

D

熔融烧碱时,不能用石英坩埚或陶瓷坩埚

烧碱可以与二氧化硅发生反应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A.“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发生的反应为Fe+CuSO4FeSO4+Cu,属于置换反应,A正确;

B.维生素CFe3+转化为Fe2+,发生还原反应,维生素C表现出还原性,B错误;

C.在反应3ClO+2Fe3++10OH═2+3Cl+5H2O中,ClO是氧化剂,是氧化产物,氧化性:ClO>C正确;

D. 石英坩埚和陶瓷坩埚中都含有二氧化硅,熔融烧碱时,发生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会损坏坩埚,D正确;

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实验小组同学对乙醛与新制的Cu(OH)2反应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Ⅰ:取2mL 10%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52%CuSO4溶液和55%的乙醛溶液,加热时蓝色悬浊液变黑,静置后未发现红色沉淀。

实验小组对影响实验Ⅰ成败的因素进行探究:

(1)探究乙醛溶液浓度对该反应的影响。

编号

实验Ⅱ

实验Ⅲ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加热,蓝色悬浊液变红棕色,静置后底部有大量红色沉淀

加热,蓝色悬浊液变红棕色,静置后上层为棕黄色油状液体,底部有少量红色沉淀

已知:乙醛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缩合反应:CH3CHO+CH3CHOCH3CH=CHCHO+H2O ,生成亮黄色物质,加热条件下进一步缩合成棕黄色的油状物质。

能证明乙醛被新制的Cu(OH)2 氧化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乙醛与新制的Cu(OH)2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分析实验Ⅲ产生的红色沉淀少于实验Ⅱ的可能原因:______

(2)探究NaOH溶液浓度对该反应的影响。

编号

实验Ⅳ

实验Ⅴ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加热,蓝色悬浊液变黑

加热,蓝色悬浊液变红棕色,

静置后底部有红色沉淀

依据实验ⅠⅤ,得出如下结论:

. NaOH溶液浓度一定时,适当增大乙醛溶液浓度有利于生成Cu2O

. 乙醛溶液浓度一定时,______

(3)探究NaOH溶液浓度与乙醛溶液浓度对该反应影响程度的差异。

编号

实验Ⅵ

实验Ⅶ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加热,蓝色悬浊液变黑

加热,静置后底部有红色沉淀

由以上实验得出推论: 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