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4.下列化学用语的表示不正确的是(  )
A.S2-的结构示意图:B.氯气的电子式:Cl:Cl
C.氧-18的原子符号:${\;}_{8}^{18}$OD.CO2分子的结构式:O=C=O

分析 A.硫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6,核外电子总数为18,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B.氯气的电子式中漏掉了3对孤对电子;
C.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
D.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碳氧双键,用短线代替所有共用电子对即为结构式.

解答 解:A.硫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6,最外层有8个电子,其结构示意图为,故A正确;
B.氯气分子中存在1个氯氯共用电子对,氯气正确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
C.氧元素的质量数为8,氧-18的原子符号为${\;}_{8}^{18}$O,故C正确;
D.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碳氧双键,其结构式为O=C=O,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电子式、离子结构示意图、结构式、元素符号等化学用语的概念及书写原则,试题培养了学生规范答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草酸亚铁(FeC2O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加热草酸亚铁可得到CO、CO2和FeO.某研究小组欲在实验室中通过实验验证上述结论的正确性,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加热仪器未画出).

(1)确定该装置气密性良好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用酒精灯微热A处的硬质玻璃管,观察到F处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后观察到F中的导管内有一端水柱;该套装置中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不足之处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2)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2O4$\frac{\underline{\;\;△\;\;}}{\;}$CO2↑+CO↑+FeO;
(3)A、E两外均需要加热,其加热的先后顺序是先加热A,后加热E;装置B的作用是检验并除去CO2;C的作用是检验CO2是否除尽;D中试剂是浓硫酸,若不是通过观察E中现象的变化来判断气体产物中有CO,则判断气体产物中有CO的实验现象是C中无明显现象而F中石灰水变浑浊;
(4)某同学取适量的A中已充分分解后的固体溶于已除去溶解氧的纯稀硫酸中,无意中他将几滴KSCN溶液加入到该溶液中,结果发现溶液变红色,经过思考后他认为导致溶液变红色的原因可能是:①生成的FeO被O2氧化;②草酸亚铁中混有+3价的铁的化合物.为验证假设①的正确性,只需要对上述装置进行改进即可,改进的方法是将A中硬质玻璃管的橡皮塞改为连接有导管及止水夹的橡皮塞,加热A处前先向装置内通入一段时间的N2
4.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2,已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重视.
(1)CO2加氢合成DME(二甲醚)是解决能源危机的研究方向之一.
①2CO2(g)+6H2(g)?CH3OCH3(g)+3H2O(g)△H=-122.4kJ•mol-1
   某温度下,将2.0molCO2(g)和6.0molH2(g)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到达平衡时、改变压强和温度,平衡体系中CH3OCH3(g)的物质分数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p1>p2(填“>”“<”或“=”,下同).
若T1、P1,T3、P3时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 <K3,T1、P1时H2的平衡转化率为57.14%.
②在恒容密闭容器里按体积比为1:3充入二氧化碳和氢气,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当改变反应的某一个条件后,下列能说明平衡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是C(填序号).
A.反应物的浓度增大         
B.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   
C.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 
D.氢气的转化率减小
(2)碳酸氢钠溶液加水稀释,c(CO32-)/c(HCO3-)减小(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向0.1mol•L-1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当溶液呈中性时,c(HCO3-)>c(CO32-)(填“>”“<”或“=”),2c(CO32-)+c(HCO3-)=0.2mol•L-1(不考滤溶液体积的变化).
(3)CO2在自然界循环时可与CaCO3反应,CaCO3是一种难容物质,其K=2.8×10-9.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可形成CaCO3沉淀,现将等体积的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若Na2CO3溶液的浓度为2×10-3mol•L-1,则生成沉淀所需CaCl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5.6×10-5mol•L-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