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分子式为C6H6O和C7H8O的两种芳香族化合物一定互为同系物 | |
B. | 植物油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 |
C. |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生成苯酚和碳酸钠 | |
D. | 麦芽糖水解产物是葡萄糖,蔗糖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 |
分析 A.分子式为C7H8O的芳香族化合物可以是苯甲醇或甲基苯酚(邻、间、对三种);
B.植物油中含碳碳双键;
C.生成的是碳酸氢钠;
D.麦芽糖水解产物是葡萄糖.
解答 解:A.分子式为C6H6O的芳香族化合物是苯酚,分子式为C7H8O的芳香族化合物可以是苯甲醇或甲基苯酚(邻、间、对三种),苯酚和苯甲醇不是同系物,故A错误;
B.植物油中含碳碳双键,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B错误;
C.生成的是碳酸氢钠,不是碳酸钠,故C错误;
D.麦芽糖水解产物是葡萄糖,蔗糖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8.已知化学反应①:Fe(s)+CO2(g)?FeO(s)+CO(g),其平衡常数为K1;化学反应②:Fe(s)+H2O(g)?FeO(s)+H2(g),其平衡常数为K2.在温度973K和1173K情况下,K1、K2的值分别如下:
(1)通过表格中的数值可以推断:反应①是吸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现有反应③:CO2(g)+H2(g)?CO(g)+H2O(g),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3的数学表达式:
K3=$\frac{[CO][{H}_{2}O]}{[{H}_{2}][C{O}_{2}]}$.
(3)能判断反应③已达平衡状态的是BC.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正(H2)=v逆(H2O)
D.c(CO2)=c(CO)
(4)根据反应①与②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式.据此关系式及上表数据,也能推断出反应③是吸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要使反应③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是DF(填写序号).
A.缩小反应容器容积 B.扩大反应容器容积 C.降低温度
D.升高温度 E.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F.设法减少CO的量
(5)若反应③的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若反应在t2、t4、t6、t8时各只改变了一种条件(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试判断如何改变的条件:t2时升高温度; t4时降低压强.
温度 | K1 | K2 |
973K | 1.47 | 2.38 |
1173K | 2.15 | 1.67 |
(2)现有反应③:CO2(g)+H2(g)?CO(g)+H2O(g),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3的数学表达式:
K3=$\frac{[CO][{H}_{2}O]}{[{H}_{2}][C{O}_{2}]}$.
(3)能判断反应③已达平衡状态的是BC.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正(H2)=v逆(H2O)
D.c(CO2)=c(CO)
(4)根据反应①与②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式.据此关系式及上表数据,也能推断出反应③是吸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要使反应③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是DF(填写序号).
A.缩小反应容器容积 B.扩大反应容器容积 C.降低温度
D.升高温度 E.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F.设法减少CO的量
(5)若反应③的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若反应在t2、t4、t6、t8时各只改变了一种条件(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试判断如何改变的条件:t2时升高温度; t4时降低压强.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提取海带中碘元素时,为保证I-完全氧化为I2,加入的氧化剂(H2O2或新制氯水)均应过量 | |
B. | 重结晶时,溶液冷却速度越慢得到的晶体颗粒越大 | |
C. | 乙酸与乙醇的混合液可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 | |
D. | 用乙醇从碘水中萃取碘 |
20.下表中的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目的 |
A | 向含有KSCN溶液的FeSO4溶液中滴加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 | 检验H2O2的氧化性大于Fe3+ |
B | 将气体通入稀溴水中 | 检验SO2 中是否混有乙烯 |
C | 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 检验酒精中是否混有醋酸 |
D | 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分液 | 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醇和乙酸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17.决定核素种类的是原子结构中的( )
A. | 质子数 | B. | 最外层电子数 | C. | 质量数 | D. | 质子数和中子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