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已知:对于电离常数为Ka的某一元弱酸,pH突变随其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且浓度主要影响滴定终点和滴定终点之后的曲线部分。常温下,用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20mL与其同浓度的某弱酸HA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图可知:c1>c2>c3

B. M点溶液中存在:c(H+)+c(HA)=c(OHˉ)+c(Aˉ)

C. 恰好中和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c(Na+)>C(Aˉ ) >C(OHˉ )>c(H+)

D. 计算可知HA的电离常数:Ka=

【答案】B

【解析】A. 酸碱完全中和后,随着氢氧化钠的加入,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增大越趋势越大,说明所加氢氧化钠的浓度越大,故由图可知:c1>c2>c3选项A正确;B. M点为NaA和HA按1:1形成的溶液,根据电荷守恒存在:c(H+)+ c(Na+) =c(OHˉ)+c(Aˉ)c(Na+)>c(HA)故c(H+)+c(HA)<c(OHˉ)+c(Aˉ)选项B不正确;C. 恰好中和时溶液呈碱性,为强碱弱酸盐NaA溶液,故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c(Na+)>C(Aˉ ) >C(OHˉ )>c(H+),选项C正确;D. 当加入氢氧化钠的体积为V时溶液呈中性,计算可知HA的电离常数:Ka==,选项D正确。答案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某小组同学探究I-与金属阳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过程如下。

已知同浓度的稀溶液中氧化性:Ag+>Fe3+>Cu2+

(1)根据实验I和Ⅱ,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黄色立即加深”初步判断有I2生成,选择 ___(填试剂)进一步证实生成了I2

②写出Fe3+与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该条件下氧化性:Fe2+ __ I2(选填“>”或“<”)。

③实验Ⅱ的目的是____

(2)实验Ⅳ中Cu2+与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甲同学得出氧化性:Cu2+ >I2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合理,分析原因:实验Ⅲ应有 I2生成,但却生成了AgI沉淀,因此推测实验Ⅳ中I2的生成,与Cul沉淀有关,故不能确定氧化性:Cu2+>I2,并用下图装置进行验证。

K闭合后,较长时间发现两侧溶液均无明显变化。乙同学为了进一步判断Cu2+和I2的氧化性强弱,将左侧电极改为Cu电极,并向右侧溶液中加入少量 ___(填试剂),发现指针偏转,且左侧溶液颜色加深,证明该条件下氧化性:Cu2+ __ I2(选填“>”或“<”)。

(4)该小组同学进一步分析认为,实验Ⅲ没有发生2Ag++ 2I-=2Ag+I2的反应,原因是生成AgI沉淀,反应物浓度迅速降低,不利于该反应进行;请分析实验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原因是____

(5)小组同学反思实验,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对氧化还原反应是否发生都有一定的影响。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