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5.如表中的陈述均正确并且前后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 陈述Ⅰ | 陈述Ⅱ |
A | SO2有漂白性 | SO2可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B | Fe3+有强氧化性 | FeCl3溶液可用于回收废旧电路板中的铜 |
C | 浓硫酸有吸水性 | 浓硫酸可使蔗糖和纸张碳化变黑 |
D | SiO2有导电性 | SiO2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A.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被强氧化剂氧化;
B.铁离子具有氧化性,能和Cu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铜离子;
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将有机物中的H、O元素以2:1水的形式脱去;
D.二氧化硅没有导电性,但二氧化硅能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解答 解:A.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被强氧化剂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导致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二者没有因果关系,故A不选;
B.铁离子具有氧化性,能和Cu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铜离子,从而用氯化铁溶液腐蚀铜,二者有因果关系,故B选;
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将有机物中的H、O元素以2:1水的形式脱去,浓硫酸使蔗糖和纸张碳化变黑是其脱水性所致,与浓硫酸的吸水性无关,二者没有因果关系,故C不选;
D.二氧化硅没有导电性,但二氧化硅能用于制造光导纤维,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所以I错误,故D不选;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用途,明确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注意浓硫酸吸水性和脱水性区别,易错选项是A,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也具有还原性,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稀醋酸中加入少量醋酸钠能增大醋酸的电离程度 | |
B. | 25℃时,等体积等浓度的硝酸与氨水混合后,溶液pH=7 | |
C. | 25℃时,0.1mol•L-1的硫化氢溶液比等浓度的硫化钠溶液的导电能力弱 | |
D. | 0.1mol AgCl和0.1molAgI混合后加入1L水中,所得溶液中c(Cl-)=c(I-) |
3.某化学反应过程如图所示.由图得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
A. | 生成物是乙醛 | B. | 乙醇发生了还原反应 | ||
C. | 铜是此反应的催化剂 | D. | 反应中有红黑颜色交替变化的现象 |
10.已知某温度下,Ksp(AgCl)=1.56×10-10,Ksp(Ag2CrO4)=1×10-12.下列关于该温度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向氯化银的悬浊液中加入氯化钠溶液,Ksp(AgCl)减小 | |
B. | 饱和AgCl溶液与饱和Ag2CrO4溶液相比,前者的c(Ag+)大 | |
C. | 若向0.0008mol•L-1的K2CrO4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002 mol•L-1的AgNO3溶液,则CrO42--完全沉淀 | |
D. | 若将0.001mol•L-1AgNO3溶液滴入浓度均为0.001 mol•L-1的KCl和K2CrO4混合溶液中,则先产生AgCl沉淀 |
7.O3氧化海水中I-是大气中碘的主要来源.将O3通入稀硫酸酸化的NaI溶液中进行模拟研究,发生反应如下:
反应Ⅰ:O3+2I-+2H+=I2+O2+H2O
(1)用双线桥标示反应Ⅰ的电子转移情况.
(2)I2可以继续与I-发生反应Ⅱ:I2(aq)+I-(aq)?I3-(aq)△H,为探究外在条件对I3-生成速率的影响,做了如下三组实验,完成表中的内容(表中不要留空格):
(3)用离子色谱仪测定I3-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反应Ⅱ的△H<0(填“>”“<”或“=”)
②实验B 10s内,I3-的生成速率为8.8×10-4mol/(L.s).
③实验B 18s后,I3-生成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I-浓度降低.
(4)为进一步探究FeCl2对I3-生成速率的影响,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一:Fe2+对反应起催化作用;
假设二:Cl-对反应起催化作用.
(5)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写出实验步骤及结论.
实验步骤及结论:取一定量NaI溶液,加入稀硫酸调节pH=5.2,将溶液均分为两份A和B,向A、B试管中分解加入等物质的量的FeSO4、Na2SO4固体少许,之后同时向两支试管中通入O3,用离子色谱仪测定10s后I3-浓度,若cA(I3-)>cB(I3-),说明假设一成立,若cA(I3-)=cB(I3-),则假设一不成立.
反应Ⅰ:O3+2I-+2H+=I2+O2+H2O
(1)用双线桥标示反应Ⅰ的电子转移情况.
(2)I2可以继续与I-发生反应Ⅱ:I2(aq)+I-(aq)?I3-(aq)△H,为探究外在条件对I3-生成速率的影响,做了如下三组实验,完成表中的内容(表中不要留空格):
实验编号 | 实验目的 | 反应物 | 温度 | 反应前溶液的pH |
A | 对照组 | O3+NaI+H2SO4 | 25℃ | 5.2 |
B | 研究FeCl2对I3-生成速率的影响 | O3+NaI+H2SO4+FeCl2 | 25℃ | 5.2 |
C | 研究温度对I3-生成速率的影响 | O3+NaI+H2SO4 | 5℃ | 5.2 |
①反应Ⅱ的△H<0(填“>”“<”或“=”)
②实验B 10s内,I3-的生成速率为8.8×10-4mol/(L.s).
③实验B 18s后,I3-生成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I-浓度降低.
(4)为进一步探究FeCl2对I3-生成速率的影响,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一:Fe2+对反应起催化作用;
假设二:Cl-对反应起催化作用.
(5)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写出实验步骤及结论.
实验步骤及结论:取一定量NaI溶液,加入稀硫酸调节pH=5.2,将溶液均分为两份A和B,向A、B试管中分解加入等物质的量的FeSO4、Na2SO4固体少许,之后同时向两支试管中通入O3,用离子色谱仪测定10s后I3-浓度,若cA(I3-)>cB(I3-),说明假设一成立,若cA(I3-)=cB(I3-),则假设一不成立.
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 液化、汽化、风化、熔化等都属于物理变化 | |
B. | 液化石油气、汽油、花生油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 | |
C. | 水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所以水比硫化氢稳定 | |
D. | 提出原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是波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