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H2O2分解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实验测得70℃时不同条件下H2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H2O2浓度越小,其分解速率越快
B. 图乙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溶液PH 越小,H2O2分解速率越快
C. 图丙表明,少量Mn2+存在时,溶液碱性越强,H2O2分解速率越快
D. 图丙和图丁表明,碱性溶液中,Mn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大
【答案】D
【解析】A、由甲图可知,双氧水浓度越大,分解越快,选项A错误;B、由图乙可知,溶液的碱性越强即pH越大,双氧水分解越快,选项B错误;C、根据变量控制法,3个实验必须加入等量的Mn2+才能比较溶液的碱性对双氧水分解的影响。由图丙可知,3个实验中由于仅在其中一个加了Mn2+,选项C错误;D、由图丙和图丁可知,溶液的碱性越强、Mn2+浓度越大,双氧水分解越快,选项D正确。答案选D。
【题目】下表列出8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族 周期 |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0 |
2 | ① | ② | ③ | ④ | ||||
3 | ⑤ | ⑥ | ⑦ | ⑧ |
(1)写出①的元素符号_________, 元素⑥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元素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 该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H元素分别与②、③、④形成的最稳定的气态氢化物是______________(写氢化物的化学式)。
(4)⑦、⑧是两种常见的非金属元素,从原子结构分析,原子半径⑦_______⑧(填写“>”或“<”);得电子能力较强是________ (填写元素符号);非金属性强弱关系是⑦_______⑧(填写“>”或“<”);⑧的单质通入⑦的钠盐溶液中,出现黄色沉淀,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阅读课外资料,看到了下列有关锗、锡、铅三种元素的性质描述:
①锗、锡在空气中不反应,铅在空气中表面形成一层氧化铅;
②锗与盐酸不反应,锡与盐酸反应,铅与盐酸反应但生成PbCl2微溶而使反应终止;
③锗、锡、铅的+4价的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顺序是:Ge(OH)4<Sn(OH)4<Pb(OH)4。
该同学查找三种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如图所示:
Ⅳ | |
4 | Ge |
5 | Sn |
6 | Pb |
请解释产生上述性质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Ⅰ.某实验小组以H2O2的分解为例,研究浓度、催化剂、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按照如下方案设计实验。
实验编号 | 反应物 | 催化剂 | 温度 |
① | 10 mL 2% H2O2溶液 | 无 | 20℃ |
② | 10 mL 5% H2O2溶液 | 无 | 20℃ |
③ | 10 mL 5% H2O2溶液 | 1-2滴1 mol/LFeCl3溶液 | 20℃ |
④ | 10 mL 5% H2O2溶液 | 无 | 20℃ |
⑤ | 10 mL 5% H2O2溶液 | ||
⑥ | 无 | 20℃ |
(1)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_____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实验③和④测得生成氧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分析上图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⑤和⑥是研究温度相差10℃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请在上面表格空白处补齐对应的内容_________。
Ⅱ.某温度时,在2L的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4)反应开始至2 min,Z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_。
(5)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在第2min时改变下列条件时,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是:
①向其中充入1 molX气体,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填 “加快”“减慢”或“不变”,下同);
②向其中充入1 mol N2(g) (N2不参加反应),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
③同时加入0.9molX、0.7molY 和0.2molZ,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
【题目】下表各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不可以实现如下图所示转化关系的是
选项 | X | Y | Z | 箭头上所标数字的反应条件 |
A | SiO2 | Na2SiO3 | H2SiO3 | ①与Na2CO3熔融 |
B | NaCl | NaHCO3 | Na2CO3 | ②加热 |
C | N2 | NO2 | HNO3 | ③加热 |
D | C | CO | CO2 | ④灼热炭粉 |
A. A B. B C. C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