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7.已知C(s)+CO2(g)=2CO(g)在常温下为非自发反应(△G>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该反应是焓减的反应 | |
B. | 该反应是熵增的反应 | |
C. | 降低温度可使该反应自发进行 | |
D. | 无论反应温度是多少,该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 |
分析 已知C(s)+CO2(g)═2CO(g),气体体积增大是熵变增大的反应△S>0;反应非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H-T△S>0,则△H>0,反应焓变大于0是吸热反应.
解答 解:已知C(s)+CO2(g)═2CO(g),气体体积增大是熵变增大的反应△S>0;反应非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H-T△S>0,则△H>0,反应焓变大于0是吸热反应,
A、上述分析可知反应是焓变增加的反应,故A错误;
B、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熵增加的反应,故B正确;
C、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可以满足△H-T△S<0,故C错误;
D、上述分析可知,高温条件下可以满足△H-T△S<0,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反应焓变和熵变的分析判断,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和方法应用,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8.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
A. | :2-乙基-1,3-丁二烯 | B. | CH3CH2CH2CH2OH:丁醇 | ||
C. | :甲苯 | D. | HOCH2CH2CH2OH:1,3-二丙醇 |
15.糖类、蛋白质是基本的营养物质,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如何识别这些物质的真伪,既可以检验同学们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水平,又可以减少伪劣物品对我们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请根据下列的实验现象填写下表:
①烧焦羽毛味;②蓝色;③银镜(析出银);④砖红色沉淀;⑤黄色
①烧焦羽毛味;②蓝色;③银镜(析出银);④砖红色沉淀;⑤黄色
被鉴别的物质 | 鉴别物质(或鉴别方法) | 现象(填入序号即可) |
葡萄糖 | 新制氢氧化铜 | |
淀粉 | 碘水 | |
蛋白质 | 硝酸 | |
蛋白质 | 燃烧 | |
葡萄糖 | 银氨溶液 |
2.实验条件的控制是化学实验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以下实验过程中实验条件控制中不合理的是( )
A. | 铁粉与水蒸气反应过程中应先加热制备水蒸气,再加热铁粉 | |
B. | 侯氏制碱法中向饱和食盐水中应先通入足量NH3,再通入CO2 | |
C. | 向包有Na2O2的脱脂棉花上滴水以观察到“生火”现象,滴的水应该尽量多 | |
D. | Fe(OH)3胶体制备实验中向沸水滴入FeCl3溶液应是饱和溶液,并且滴入的用量仅为几滴 |
12.如图所示,把锌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后插入稀硫酸溶液构成原电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Zn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 |
B. | 一段时间后,铜片质量减轻 | |
C. | 电流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 | |
D. | 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酸性保持不变 |
16.短周期元素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 | |
B.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W | |
C. | 原子半径:T>Q>R | |
D. | R的气态氢化物沸点低于同主族其它元素的氢化物 |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32 gO3所含有的原子物质的量与1 mol O2所含原子物质的量相等 | |
B. | 4 g金属钙变成钙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 NA | |
C. | 1 mol CH3+所含的电子数为10 NA | |
D. | 标准状况下,22.4 L H2O所含的分子数为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