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2.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体积不变)充入1mol CO2和3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 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进行到3分钟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 |
B. | 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25mol•L-1•min-1 | |
C. | 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 |
D. | 3min前v正>v逆,3min后v正<v逆 |
分析 A.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B.根据反应速率v=$\frac{△c}{△t}$计算v(CO2),再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H2);
C.根据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判断;
D.根据图象可知,3min前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增大,3min后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增大,直到平衡状态;
解答 A.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是指相同时间内,物质浓度变化量相同,而根据图象可知进行到3分钟时,CO2和CH3OH(g)的浓度相同,不能判断浓度变化量是否相同,故A错误;
B.从反应开始到平衡,v(CO2)=$\frac{1mol/L-0.25mol/L}{10min}$=0.075mol•L-1•min-1,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H2)=3×0.075mol•L-1•min-1=0.225 mol•L-1•min-1,故B正确;
C.根据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知,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会增大,故C错误;
D.根据图象可知,反应在达到平衡前,3min前后反应物浓度都在减小,生成物浓度都在增大,所以在10min前都是v正>v逆,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等,难度中等,答题时注意观察图中的纵坐标的意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工业上常用氯氧化法处理含氰(CN-)废水,反应原理为液氯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先将氰化物氧化成氰酸盐(其毒性仅为氰化物的千分之一):KCN+2KOH+Cl2=KOCN+2KCl+H2O;氰酸盐再进一步被液氯氧化为无毒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KCN 与KOC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均为-3价 | |
B. | 氰酸盐进一步被氧化的产物之一是无毒的N2 | |
C. | OCN-与CN-中σ键与π键个数比均为1:2 | |
D. | 完全处理含0.1 mol CN-的废水,理论上需要消耗Cl2的体积为5.6L(标准状况下) |
3.下列反应的离子(或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用不活泼金属铜作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2Cl-+2H2O═Cl2↑+H2↑+2OH- | |
B. | HCO3-离子水解方程式:HCO3-+H2O═H3O++CO32- | |
C. | 乙烯通入溴水中:C2H4+Br2═CH2BrCH2Br | |
D. | 氯化铁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Fe3++3HCO3-═Fe(OH)3↓+3CO2↑ |
7.工业制硫酸中的一步重要反应是SO2在400~600℃下的催化氧化:2SO2+O2?2SO3,这是一个正反应放热的可逆反应.如果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述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 |
B. | 在上述条件下,SO2不可能100%地转化为SO3 | |
C. | 无论怎样控制反应条件,2 mol SO2与1 mol O2 反应时都不会生成2 mol SO3 | |
D. | 达到平衡时,SO2的浓度与SO3的浓度相等 |
4.甲烷燃料电池以铂丝为电极,KOH为电解质溶液,从两极分别通入甲烷和氧气即可产生电流.关于此燃料电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通入CH4 的电极为正极 | |
B. |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O2+8e-+4H2O═8OH- | |
C. | 若甲烷通入量为1.12 L(标准状况)且反应完全,则电池中有0.1 mol O2 被氧化 | |
D. | 通入甲烷的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4+2O2+4e-═CO2+2H2O |
1.在一定温度下,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X和2mol Y,发生如下反应:X(g)+2Y(g)?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 | 容器内气体混合物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 |
B. | 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 | |
C. | 单位时间内消耗0.1mol X,同时生成0.2mol Y | |
D. | 单位时间内消耗0.1mol X,同时生成0.2mol Z |
2.为了提纯下表所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有关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的选择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被提纯的物质 | 除杂试剂 | 分离方法 |
A | 己烷(己烯) | 溴水 | 分液 |
B | 淀粉溶液(NaCl) | 水 | 渗析 |
C | CH3CH2OH (CH3COOH) | CaO | 蒸馏 |
D | 肥皂(甘油) | NaCl | 过滤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