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NH3易液化,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 |
B. | 与金属反应时,稀HNO3可能被还原为更低价态,则稀HNO3氧化性强于浓HNO3 | |
C. | 浓H2SO4不稳定,光照易分解 | |
D. | CO2、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
分析 A、氨很容易液化,液态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物质的温度急剧下降,所以氨常作为制冷剂;
B、根据与金属反应时的剧烈程度来比较氧化性强弱;
C、浓硫酸很稳定;
D、二氧化碳不是大气污染物.
解答 解:A、因NH3易液化,液氨常用作制冷剂,故A正确;
B、与金属反应时,稀HNO3被还原为NO,反应缓慢,浓HNO3被还原为NO2,反应剧烈,所以稀HNO3的氧化性弱于浓
HNO3,故B错误;
C、浓硫酸很稳定,在光照条件下不分解,易见光分解的是浓硝酸,故C错误;
D、二氧化碳不是大气污染物,不能形成酸雨,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基础知识.注意酸雨的形成因素,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6.某兴趣活动小组利用物质间的互变,设计成一个平面魔方,如图所示:
已知①A、B、C、D、G含有同种元素.
②
③E是通常情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B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也能将一种氧化物氧化为F,F是含有三种元素的化合物,与A反应生成E、G.
依据以上信息填空:
(1)写出D的化学式:Fe2O3.
(2)G生成C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为先产生白色沉淀,逐渐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写出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FeSO4+NaOH=Fe(OH)2↓+Na2SO4、4Fe(OH)2+O2+2H2O=4Fe(OH)3.
(3)写出反应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2Fe+3Cl2=2FeCl3.
(4)B→F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SO2+2H2O═2Fe2++SO42-+4H+.如何检验该反应生成的金属阳离子,简述操作方法及现象取反应后溶液少量滴入酸性高锰酸钾,若紫红色褪去,或滴入铁氰化钾生成蓝色沉淀即证明生成Fe2+离子.
已知①A、B、C、D、G含有同种元素.
②
纯A(单质) | B溶液 | D固体 | G溶液 | |
颜色 | 银白色 | 棕黄色 | 红棕色 | 浅绿色 |
依据以上信息填空:
(1)写出D的化学式:Fe2O3.
(2)G生成C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为先产生白色沉淀,逐渐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写出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FeSO4+NaOH=Fe(OH)2↓+Na2SO4、4Fe(OH)2+O2+2H2O=4Fe(OH)3.
(3)写出反应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2Fe+3Cl2=2FeCl3.
(4)B→F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SO2+2H2O═2Fe2++SO42-+4H+.如何检验该反应生成的金属阳离子,简述操作方法及现象取反应后溶液少量滴入酸性高锰酸钾,若紫红色褪去,或滴入铁氰化钾生成蓝色沉淀即证明生成Fe2+离子.
3.“绿色化学”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副作用.下列化学反应,不符合绿色化学概念的是( )
A. | 消除硫酸厂尾气排放:SO2+2NH3+H2O═(NH4)2SO3 | |
B. | 消除制硝酸工业尾气的氮氧化物污染:NO+NO2+2NaOH═2NaNO2+H2O | |
C. | 制CuSO4:Cu+2H2SO4(浓)═CuSO4+SO2↑+2H2O | |
D. | 制CuSO4:2Cu+O2$\frac{\underline{\;\;△\;\;}}{\;}$2CuO CuO+H2SO4(稀)═CuSO4+H2O |
10.
I:(1)第三周期元素M的电离能情况如甲图A所示.则M元素的价层电子排布式是3s2
(2)图B折线c(选填“a”、“b”或“c”)可以表达出第ⅣA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的变化规律.其中点A表示的分子的化学式为H2O,其沸点较高是因为水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
(3)COCl2 俗称光气,分子中C原子采取sp2杂化成键;其中分子中的共价键含有C(填序号):
A 2个σ键 1个π键 B 2个键π C 3个σ键、1个π键
Ⅱ:海水中富含氯元素.
(4)KCl广泛应用于医药和农业,KCl晶体中基态的Cl-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
(5)下列是IA族的Li、Na、K三种金属元素的电离能
则三种金属的氯化物(RCl)的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LiCl>NaCl>KCl(用化学式回答),原因是随核电荷数增大,阳离子半径增大,晶格能减小,熔点降低
(6)RCl用作有机机合成催化剂,并用于颜料,防腐等工业.R+中所有电子正好充满K、L、M 三个电子层,它与Cl-形成的晶体结构如图乙所示.R的元素符号是Cu,每个Cl-周围最近的Cl-12个.已知该晶体密度为1.15 g/cm3,则晶胞中最近的R+和Cl-之间的距离为$\frac{\sqrt{3}}{4}$×$\root{3}{\frac{4×99.5}{1.15×6.02×1{0}^{23}}}$cm(NA=6.02×1023/mol,只写出计算表达式即可)
I:(1)第三周期元素M的电离能情况如甲图A所示.则M元素的价层电子排布式是3s2
(2)图B折线c(选填“a”、“b”或“c”)可以表达出第ⅣA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的变化规律.其中点A表示的分子的化学式为H2O,其沸点较高是因为水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
(3)COCl2 俗称光气,分子中C原子采取sp2杂化成键;其中分子中的共价键含有C(填序号):
A 2个σ键 1个π键 B 2个键π C 3个σ键、1个π键
Ⅱ:海水中富含氯元素.
(4)KCl广泛应用于医药和农业,KCl晶体中基态的Cl-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
(5)下列是IA族的Li、Na、K三种金属元素的电离能
X | Y | Z | |
第一电离能(KJ/mol) | 526.2 | 502.8 | 425.2 |
(6)RCl用作有机机合成催化剂,并用于颜料,防腐等工业.R+中所有电子正好充满K、L、M 三个电子层,它与Cl-形成的晶体结构如图乙所示.R的元素符号是Cu,每个Cl-周围最近的Cl-12个.已知该晶体密度为1.15 g/cm3,则晶胞中最近的R+和Cl-之间的距离为$\frac{\sqrt{3}}{4}$×$\root{3}{\frac{4×99.5}{1.15×6.02×1{0}^{23}}}$cm(NA=6.02×1023/mol,只写出计算表达式即可)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①(NH4)2CO3溶液、②(NH4)2SO4溶液和③NH4Cl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①>③>② | |
B. | 常温下将醋酸钠、盐酸两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溶液中:c(Na+)=c(Cl-) | |
C. | 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0×10-12mol/L,则此溶液中K+、HCO3-、Cl-、SO32-可以大量共存 | |
D. | 0.1mo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常温)反应,转移电子0.1NA |
7.下列物质中,不能电离出酸根离子的是( )
A. | Na2CO3 | B. | KNO3 | C. | KOH | D. | H2SO4 |
4.下列实验过程正确的是( )
A. | 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 |
B. | 海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制纯净的NaCl | |
C. | CO2气体混有少量HCl气体,将气体通过盛有饱和Na2CO3中溶液的洗气瓶以除去HCl气体 | |
D. |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先把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把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