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5分)随着大气污染的日趋严重,国家拟于“十二五”期间,将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减少8%,氮氧化物(NOx)排放量减少10%。目前,消除大气污染有多种方法。
(1)用CH4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已知:
①CH4(g)+4NO2(g)=4NO(g) + CO2(g) +2H2O(g) ⊿H= -574 kJ·mol-1
②CH4(g) +4NO(g)=2N2(g) + CO2(g) + 2H2O(g) ⊿H=-1160 kJ·mol-1
③H2O(g)=H2O(l) △H=-44.0 kJ·mol-1
写出CH4(g)与NO2(g)反应生成N2 (g)、CO2 (g)和H2O(1)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利用Fe2+、Fe3+的催化作用,常温下可将SO2转化为SO42-,从而实现对SO2的治理。已知含SO2的废气通入含Fe2+、Fe3+的溶液时,其中一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 + O2+ 4H+ =4Fe3+ + 2H2O,则另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用活性炭还原法处理氮氧化物。有关反应为:C(s)+2NO(g)N2(g)+CO2(g)。某研究小组向密闭的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加入NO和足量的活性炭,恒温(T1℃)条件下反应,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
浓度/mol·L-1
| NO | N2 | CO2 | ||
0 | 1.00 | 0 | 0 | ||
10 | 0.58 | 0.21 | 0.21 | ||
20 | 0.40 | 0.30 | 0.30 | ||
30 | 0.40 | 0.30 | 0.30 | ||
40 | 0.32 | 0.34 | 0.17 | ||
50 | 0.32 | 0.34 | 0.17 |
①10min~20min以v(CO2)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
②根据表中数据,计算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保留两位小数)。
③一定温度下,随着NO的起始浓度增大,则NO的平衡转化率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
④下列各项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 (填序号字母)。
A.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B.2v正(NO)=v逆(N2)
C.容器内CO2的体积分数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⑤30min末改变某一条件,过一段时间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请在右图中画出30min至40min的变化曲线。
(1) CH4(g)+2NO2(g)=N2(g) + CO2(g) +2H2O(l);⊿H= -955 kJ·mol-1(2分)
(2) 2Fe3+ + SO2+ 2H2O=2Fe2++SO42-+4H+ (2分) (3) ① 0.009 mol·L-1·min-1(2分)
②K=0.56(2分) ③不变(2分) ④C、D (2分) ⑤减小 CO2的浓度 (1分)
作图要点:(2分)①起点在30min时V逆(CO 2)的一半左右 ②终点不超过30min时V逆(CO 2)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①CH4(g)+4NO2(g)=4NO(g) + CO2(g) +2H2O(g) ⊿H= -574 kJ·mol-1、②CH4(g) +4NO(g)=2N2(g) + CO2(g) + 2H2O(g) ⊿H=-1160 kJ·mol-1、③H2O(g)=H2O(l) △H=-44.0 kJ·mol-1,依据盖斯定律可知(①+②)×+③×2即得到反应CH4(g)+2NO2(g)=N2(g) + CO2(g) +2H2O(l),则该反应的反应热△H=(-574 kJ·mol-1-1160 kJ·mol-1)×-44.0 kJ·mol-1×2=-955 kJ·mol-1。
(2)根据方程式4Fe2+ + O2+ 4H+ =4Fe3+ + 2H2O可知,反应中有铁离子生成。而铁离子具有氧化性,能把SO2氧化生成硫酸,因此另一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 + SO2+ 2H2O=2Fe2++SO42-+4H+。
(3)①根据表中数据可知,10min~20min内CO2的浓度变化量=0.30mol/L-0.21mol/L=0.09mol/L,因此以v(CO2)表示的反应速率v(CO2)==0.009 mol·L-1·min-1。
②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反应进行到20min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此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则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K===0.56。
③根据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体积不变,且反应物只有NO是气体。因此改变NO的起始浓度相当于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所以NO的转化率不变。
④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据此可以判断。A、该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因此压强始终是不变的,所以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A不正确;B、根据方程式并依据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2v正(NO)=2×2v正(N2)=v逆(N2),所以氮气的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B不正确;C、容器内CO2的体积分数不变说明正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D、密度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中容积始终是不变的,但混合气的质量是变化的,因此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时说明混合气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正确,答案选CD。
⑤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反应从30min~40min时NO的浓度减小,氮气的浓度增大,而CO2的浓度减小,因此改变的条件应该是减小了CO2的浓度;30min后降低了CO2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最终平衡时CO的浓度仍然比原平衡时小,所以此时的图像可表示为
。
考点: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计算、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平衡状态的判断以及图像作图
已知反应①Fe(s)+CO2(g)FeO(s)+CO(g) ΔH="a" kJ·mol-1,平衡常数为K;反应②CO(g)+1/2O2(g)CO2(g) ΔH="b" kJ·mol-1;反应③Fe2O3(s)+3CO(g)2Fe(s)+3CO2(g) ΔH="c" kJ·mol-1。测得在不同温度下,K值如下:
温度/℃ | 500 | 700 | 900 |
K | 1.00 | 1.47 | 2.40 |
(1)若500 ℃时进行反应①,CO2的起始浓度为2 mol·L-1,CO的平衡浓度为 。
(2)反应①为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700 ℃时反应①达到平衡状态,要使该平衡向右移动,其他条件不变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填序号)。
A.缩小反应器体积 B.通入CO2 C.温度升高到900 ℃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E.增加Fe的量
(4)下列图像符合反应①的是 (填序号)(图中v为速率,φ为混合物中CO含量,T为温度且T1>T2)。
(5)由反应①和②可求得,反应2Fe(s)+O2(g)2FeO(s)的ΔH= 。
(6)请运用盖斯定律写出Fe(固体)被O2(气体)氧化得到Fe2O3(固体)的热化学方程式: 。
氮是一种地球上含量丰富的元素,氮及其化合物的研究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意义。
(1)下图是1 mol NO2和1 mol 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已知:N2(g)+ O2(g)=2 NO(g) △H=+180 kJ ? mol-1
2NO(g)+2 CO(g)=N2(g) + 2 CO2(g) △H=-746 kJ ? mol-1
则反应CO(g) +O2(g)=CO2(g)的 △H= kJ ? mol-1。
(3)在一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2 mol的N2和0.6 mol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N2(g)+3H2(g)2NH3(g) △H <0, 若第5分钟时达到平衡,此时测得NH3的物质的量为0.2 mol,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 。
(4)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1.0×103 kPa时,发生反应 N2(g)+3H2(g)2NH3(g) △H<0,其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K | 298 | 398 | 498 |
平衡常数K | 51 | K1 | K2 |
① K1 K2(填写“>”、“=”或“<”)
②下列各项能说明上述合成氨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
a、容器内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
b、NH3的浓度保持不变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某实验小组用0.50 mol·L-1 NaOH溶液和0.50 mol·L-1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Ⅰ.配制0.50 mol·L-1 NaOH溶液
(1)若实验中大约要使用245 mL NaOH溶液,至少需要称量NaOH固体 g。
(2)从下图中选择称量NaOH固体所需要的仪器是(填字母): 。
名称 | 托盘天平 (带砝码) | 小烧杯 | 坩埚钳 | 玻璃棒 | 药匙 | 量筒 |
仪器 | ||||||
序号 | a | b | c | d | e | f |
(1)写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为57.3 kJ·mol-1) 。
(2)取50 mL NaOH溶液和30 mL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温度 实验次数 |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度t2/℃ | 温度差 平均值 (t2-t1)/℃ | ||
H2SO4 | NaOH | 平均值 | |||
1 | 26.2 | 26.0 | 26.1 | 29.6 | |
2 | 27.0 | 27.4 | 27.2 | 31.2 | |
3 | 25.9 | 25.9 | 25.9 | 29.8 | |
4 | 26.4 | 26.2 | 26.3 | 30.4 | |
①上表中的温度差平均值为 ℃
②近似认为0.50 mol·L-1 NaOH溶液和0.50 mol·L-1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则中和热ΔH= (取小数点后一位)。
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 kJ·mol-1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 。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