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某化学学习小组学习电化学后,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装置图:
下列有关该装置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上电键后,盐桥中的阳离子向甲池移动 |
B.合上电键后,丙池为电镀银的电镀池 |
C.合上电键后一段时间,丙池中溶液的pH增大 |
D.合上电键后一段时间,当丙池中生成标准状况下560 mL气体时,丁池中理论上最多产生2.9 g固体 |
D
解析选项A,甲池与乙池及盐桥构成了原电池,锌为负极,失电子生成锌离子进入甲池,盐桥中阳离子向乙池移动,A错。选项B,电镀银时,银应该作阳极,但丙池中银为阴极,B错。选项C,丙池在电解过程中,不断生成H+,溶液的pH减小。选项D,丙池电解硝酸银溶液会生成氧气,丁池电解氯化镁溶液生成氯气、氢气和Mg(OH)2沉淀,根据反应过程中的电子得失守恒可得物质的量关系式:O2~2Mg(OH)2,根据丙池中生成气体(即氧气)的量可得Mg(OH)2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即2.9 g,D正确。
如图所示,通电一段时间后,Cu电极增重2.16 g,同时在A池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224 mL,设A池中原混合液的体积为100 mL,则通电前A池中原混合溶液Cu2+的浓度为
A.0.05 mol/L | B.0.035 mol/L | C.0.025 mol/L | D.0.020 mol/L |
下图为两个原电池装置图,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两电池转移相同电子时,生成和消耗Ni的物质的量相同 |
B.两装置工作时,盐桥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
C.由此可判断能够发生2Cr3++3Ni=3Ni2++2Cr和Ni2++Sn=Sn2++Ni的反应 |
D.由此可判断Cr、Ni、Sn三种金属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Cr>Ni>Sn |
如图所示,装置在常温下工作(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闭合K,灯泡发光。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当电路中有1.204×1022个电子转移时,乙烧杯中溶液的pH约为1 |
B.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K+移向甲烧杯,外电路的电子方向是从b到a |
C.电池工作时,甲烧杯中由水电离出的c(H+)逐渐减小 |
D.乙池中的氧化产物为SO42- |
瓦斯爆炸是煤矿开采中的重大危害,一种瓦斯分析仪(图甲)的传感器煤矿巷道中的甲烷达到一定浓度时可以显示。该瓦斯分析仪工作原理类似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其装置如图乙所示,其中的固体电解质是Y2O3-Na2O,O2-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瓦斯分析仪工作时,电池内电路中电子由电极b流向电极a |
B.电极b是正极,O2-由电极b流向电极a |
C.电极a的反应式为:CH4 + 4O2- - 8e- = CO2 + 2H2O |
D.当固体电解质中有1 molO2- 通过时,电子转移2 mol |
为增强铝的耐腐蚀性,现以铅蓄电池为外电源,以Al作阳极、Pb作阴极,电解稀硫酸,使铝表面的氧化膜增厚。其反应原理如下:
电池: Pb(s) + PbO2(s) + 2H2SO4(aq) =2PbSO4(s) + 2H2O(l);
电解池:2Al+3H2OAl2O3+3H2↑电解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电池 | 电解池 |
A | H+移向Pb电极 | H+移向Pb电极 |
B | 每消耗3molPb | 生成2molAl2O3 |
C | 正极:PbO2+4H++2e—=Pb2++2H2O | 阳极:2Al+3H2O-6e—=Al2O3+6H+ |
D |
研究人员最近发明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下列“水”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式:Ag+Cl--e-=AgCl |
B.每生成1 mol Na2Mn5O10转移2 mol电子 |
C.Na+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 |
D.AgCl是还原产物 |
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纯银器表面在空气中因化学腐蚀渐渐变暗 |
B.当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镀层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 |
C.在海轮外壳连接银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
D.可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 |
以KCl和ZnCl2混合液为电镀液在铁制品上镀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未通电前上述镀锌装置可构成原电池,电镀过程是该原电池的充电过程 |
B.因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电镀时通过的电量与锌的析出量无确定关系 |
C.电镀时保持电流恒定,升高温度不改变电解反应速率 |
D.镀锌层破损后即对铁制品失去保护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