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甲醇是一种优质燃料,可制作燃料电池。
(1)为探究用CO2生产燃料甲醇的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    △H=-49.0kJ/mol
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右图。请回答:

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反应速率:v(H2)=                        
②能够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_。
A.恒温、恒容时,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B.恒温、恒容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C.一定条件下,CO、H2和CH3OH的浓度保持不变
D.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消耗3molH2的同时生成1molCH3OH
③下列措施中能使平衡混合物中n(CH3OH)/n(CO2)增大的是           
A.加入催化剂                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      D.降低温度
④求此温度(T1)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⑤另在温度(T2)条件下测得平衡常数K2,已知T2>T1,则K2     (填“>”、“=”或“<”)K1
(2)以CH3OH为燃料(以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可制成CH3OH燃料电池(电池总反应式:2CH3OH+3O2+4OH=2CO32+6H2O),则充入CH3OH的电极为  极,充入O2的电极反应式              
(3)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①2CH3OH(l)+3O2(g)=2CO2(g)+4H2O(g)  △H1
②2CO(g)+O2(g)=2CO2(g) △H2
则1mol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气态水时反应的△H=                   。(用含△H1、△H2的式子表示)

(1)①0.225mol/(L·min)   ② A C    ③C D    ④5.33    ⑤<
(2)①负; ②3O2+12e+6H2O=12OH(O2+4e+2H2O=4OH也算对) (3)

解析试题分析:(1)①根据图像可知,反应进行到10min是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生成甲醇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75mol/L,则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消耗氢气的浓度是0.75mol/L×3=2.25mol/L,所以v(H2)=2.25mol/L÷10min=0.225mol/(L?min)。
②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据此可以判断。A、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两边气体的体积不相等,恒温、恒容时在反应过程中压强是变化的,当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使,可以证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了平衡状态,故A正确;B、密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中质量和容积始终是不变的,即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所以恒温、恒容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不能说明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B不正确;C、一定条件下,CO、H2和CH3OH的浓度保持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达到了平衡状态,故C正确;D、根据方程式可知,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消耗3molH2的同时,必然生成1molCH3OH,因此用H2、CH3OH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3:1的状态,不能判断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故D错误,因此答案为A、C。
③A、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状态,所以加入催化剂不能使平衡混合物中n(CH3OH)/n(CO2)增大,A不正确;B、充入He气,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即平衡混合物中n(CH3OH)/n(CO2)不变,故B错误;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生成物浓度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平衡混合物中n(CH3OH)/n(CO2)增大,故C正确;D、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能使平衡混合物中n(CH3OH)/n(CO2)增大,故D正确,答案选C、D。
④化学平衡常数是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的幂之积和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即K=。达到平衡时,c(CO2)=0.25mol/L,c(CH3OH)=0.75mol/L,根据方程式可知c(H2O)=0.75mol/L。同样根据反应方程式,反应氢气的消耗浓度为生成的甲醇浓度的3倍,所以平衡状态时氢气的浓度为=3mol/L-3×0.75mol/L=0.75mol/L,因此K=≈5.33。
⑤该反应正方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所以K2<K1
(2)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根据电池总反应式2CH3OH+3O2+4OH=2CO32+6H2O可知,甲醇是还原剂,氧气是氧化剂,因此充入CH3OH的电极为负极,氧气在正极通入。由于电解质是=碱性溶液,所以充入O2的电极反应式为3O2+12e+6H2O=12OH
(3)已知反应①2CH3OH(l)+3O2(g)=2CO2(g)+4H2O(g) △H1、②2CO(g)+O2(g)=2CO2(g) △H2,则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②)÷2即得到反应CH3OH(l)+O2(g)=CO(g)+2H2O(g),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热△H=
考点:考查反应速率、平衡常数计算,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和平衡状态的判断;甲醇燃料电池判断以及盖斯定律的应用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电离平衡常数(用Ka表示)的大小可以判断电解质的相对强弱。25℃时,有关物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

化学式
HF
H2CO3
HClO
电离平衡常数
(Ka)
7.2×10-4
K1=4.4×10-7
K2=4.7×10-11
3.0×10-8
 
(1)已知25℃时,①HF(aq)+OH(aq)=F(aq)+H2O(l)  ΔH=-67.7kJ/mol,
②H+(aq)+OH(aq)=H2O(l)        ΔH=-57.3kJ/mol
氢氟酸的电离方程式及热效应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浓度为0.1 mol/LHF溶液加水稀释一倍(假设温度不变),下列各量增大的是____。
A.c(H+)       B.c(H+)·c(OH)     C.   D.
(3)25℃时,在20mL0.1mol/L氢氟酸中加入VmL0.1mol/LNaOH溶液,测得混合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pH=3的HF溶液和pH=11的NaF溶液中, 由水电离出的c(H+)相等
B.①点时pH=6,此时溶液中,c(F)-c(Na+)=9.9×10-7mol/L
C.②点时,溶液中的c(F)=c(Na+)
D.③点时V=20mL,此时溶液中c(F)< c(Na+)=0.1mol/L
(4)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下列四种溶液: ① Na2CO3溶液 ② NaHCO3溶液③ NaF溶液 ④NaClO溶液。依据数据判断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5)Na2CO3溶液显碱性是因为CO32—水解的缘故,请设计简单的实验事实证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氟的含氧酸不存在。1971年美国科学家用氟气通过细冰末时获得HFO,其结构式为H—O—F。HFO与水反应得到HF和化合物A,每生成1molHF转移     mol电子。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