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用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①的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的NH3B.用图②的装置验证乙炔的还原性
C.用图③的装置制取溴苯D.用图④的装置分离CO和CO2
【答案】C
【解析】
A. 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图中氨气的收集方法不合理,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A项错误;
B. 乙炔及混有的硫化氢均使高锰酸钾褪色,由溶液褪色,不能说明乙炔的还原性,B项错误;
C. 苯和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四氯化碳可吸收挥发出的溴单质,烧杯中吸收尾气且防止倒吸,则图中装置可制备溴苯,C项正确;
D. 将CO、CO2混合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CO2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剩余的CO通过浓硫酸干燥,可将其收集在Y形管所连的上边的球胆中,再将稀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可发生反应生成CO2,将其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收集在下边的球胆中,但是稀盐酸易挥发,CO2中会混有HCl气体,则用图④的装置不能分离CO和CO2,可换用稀硫酸实现目的,D项错误;
答案选C。
【题目】甲、乙两同学用一种标准盐酸去测定同一种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的浓度,但操作不同;甲把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放入锥形瓶,把标准盐酸放入滴定管进行滴定;乙把一定体积的标准盐酸放入锥形瓶,把未知液NaOH溶液放入滴定管进行滴定。
(1)甲同学使用的是_______滴定管,乙同学使用的是________滴定管。
(2)甲同学的滴定管在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用标准盐酸润洗,乙同学的滴定管在用蒸馏水洗净后也没有用待测NaOH溶液润洗,其余操作均正确,这样甲同学测定结果________(偏大、偏小、无影响,下同),乙同学测定结果__________。
(3)乙同学选择酚酞作指示剂进行试验,如何来判断滴定终点:____________。
(4)甲同学根据三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下:
滴定次数 | 待测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mL | 0.1000mol/L盐酸的体积(mL) | ||
滴定前刻度 | 滴定后刻度 | 溶液体/mL | ||
第一次 | 25.00 | 0.00 | 26.11 | 26.11 |
第二次 | 25.00 | 1.56 | 30.30 | 28.74 |
第三次 | 25.00 | 0.22 | 26.31 | 26.09 |
请选用其中合理的数据计算c(NaOH)=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