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5.根据下列操作及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序号操作及现象结论
A将pH=11的氨水稀释10倍,测得pH由11变成 10.6NH3•H2O?NH4++OH-的电离程度增大
B“NO2球”浸泡在热水中,颜色加深2NO2(g)?N2O4(g)△H<0
C向25mL冷水和沸水中分别滴入5滴FeCl3饱和溶液,前者为黄色,后者为红褐色温度升高,Fe3+的水解程度增大
D将固体CaSO4加入Na2CO3饱和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检验固体成分为CaCO3同温下溶解度:
CaSO4<CaCO3
A.AB.BC.CD.D

分析 A.NH3•H2O为弱电解质,加水稀释促进电离;
B.二氧化氮为红棕色气体,混合气体颜色加深,说明平衡逆向移动;
C.盐类的水解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水解;
D.从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角度分析.

解答 解:A.NH3•H2O为弱电解质,加水稀释促进电离,由于溶液体积增大,pH反而减小,故A正确;
B.升温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放热,故B正确;
C.盐类的水解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水解,可根据溶液颜色判断,故C正确;
D.水垢中的CaSO4用Na2CO3溶液充分浸泡后可转化为CaCO3,说明溶解度CaSO4>CaCO3,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弱电解质、盐类水解、沉淀的溶解平衡等知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注意相关基本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5.在一个容积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A(g)+B(g)?2C(g)+D(s),已知将2molA和1molB
充入该容器中,反应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为Wmol,C在平衡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为n%.
(1)若把2molA和1molB充入该容器时,处于状态Ⅰ,达到平衡时处于状态Ⅱ(如图),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2)若降低原平衡体系温度,当再次达到平衡后,测得两次平衡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未发生改变,试解释形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M(D)=原平衡状态的相对分子质量.
(3)若将原容器改为容积可变的容器,在一定温度和常压下,将2molA和1molB充入该容器中,建立平衡之后,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mol/L.
Ⅰ、现持续增大压强,当:
①当压强为原来1.5倍时,B的平衡时物质的量浓度为m mol/L,测得m<1.5a;
②当压强为原来10倍时,B的平衡时物质的量浓度为n mol/L,测得n>10a;
试解释形成第②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A转化为非气态,增大压强,平衡左移.
Ⅱ、再将2molA和1molB充入该容器中,则反应速率(Y)与时间(X)关系图象可表示为A.

(4)若维持该题原条件不变,仅从生成物开始配比,要求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仍为Wmol.则D的起始物质的量n(D) 应满足的条件是n(D)>$\frac{2-W}{2}$.(用含有W的代数式表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