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M是第四周期元素,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次外层的所有原子轨道均充满电子。元素Y的负一价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的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单质M的晶体类型为______,晶体中原子间通过_____作用形成面心立方密堆积,其中M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

2元素Y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其同周期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______(写元素符号)。元素Y的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写化学式),该酸根离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

3MY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的立方晶胞如图所示。

①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已知晶胞参数a=0.542 nm,此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g·cm–3。(写出计算式,不要求计算结果。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

②该化合物难溶于水但易溶于氨水,其原因是________。此化合物的氨水溶液遇到空气则被氧化为深蓝色,深蓝色溶液中阳离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

【答案】 金属晶体 金属键 12 1s22s22p63s23p5 Ar HClO4 正四面体 CuCl Cu+可与氨形成易溶于水的配位化合物或配离子 Cu(NH3)4]2+

【解析】试题分析:19–Ⅱ14分)根据题给信息推断M为铜元素,Y为氯元素。

1)单质铜的晶体类型为金属晶体,晶体中微粒间通过金属键作用形成面心立方密堆积,铜原子的配位数为12

2)氯元素为17号元素,位于第三周期,根据构造原理知其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5 ,同周期元素由左向右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故其同周期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Ar。氯元素的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是HClO4,该酸根离子中氯原子的为sp3杂化,没有孤对电子,立体构型为正四面体。

3根据晶胞结构利用切割法分析,每个晶胞中含有铜原子个数为8×1/8+6×1/2=4,氯原子个数为4,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uCl 1mol晶胞中含有4mol CuCl1mol晶胞的质量为4×99.5g,又晶胞参数a="0.542" nm,此晶体的密度为g·cm–3该化合物难溶于水但易溶于氨水,其原因是Cu+可与氨形成易溶于水的配位化合物。该溶液在空气中Cu(I)被氧化为Cu(II),故深蓝色溶液中阳离子的化学式为[Cu(NH3)4]2+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家提出以下几个设想:

Ⅰ.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制取低碳烯烃。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投入1molCO2、3molH2,发生反应:2CO2(g)+6H2(g)C2H4(g)+4H2O(g) △H;在不同温度下,用传感技术测出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H____________ (“>”“<”不能确定)0。

(2)若测试中体系内无氧气产生,试结合图示推断热稳定性:C2H4_______(“>” “<”不能确定”)H2O。

Ⅱ.甲醇是重要的化学工业基础原料和清洁液体燃料。工业上可利用COCO2来生产燃料甲醇。已知甲醇制备的有关化学反应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

化学反应

平衡

常数

温度

500

800

2H2(g)+CO(g) CH3OH(g)

K1

2.5

0.15

H2(g)+CO2(g) H2O (g)+CO(g)

K2

1.0

2.50

3H2(g)+CO2(g)CH3OH(g)+H2O (g)

K3

(1)某温度下反应①中H2的平衡转化率(a)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左下图所示。则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K(A)_____________K(B)(填“>”、“<”“=”)。据反应①与②可推导出K1、K2K3之间的关系,则K3=_______(用K1、K2表示)。

(2)3 L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②,已知c(CO)与反应时间t变化曲线如右上图所示,若在t0时刻分别改变一个条件,曲线变为曲线和曲线Ⅲ。

当曲线变为曲线时,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种甲醇燃料电池,使用的电解质溶液是2mol·L1KOH溶液。

请写出加入(通入)b物质一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每消耗6.4g甲醇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_

(4)一定条件下甲醇与一氧化碳反应可以合成乙酸。通常状况下,将a mol/L的醋酸与b mol/L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2c(Ba2)= c(CH3COO-),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该混合溶液中醋酸的电离常数Ka_____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