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5.已知Ksp(AgCl)=1.8×10-10,Ksp(AgI)=1.0×10-16,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gCl不溶于水,不能转化为AgI | |
B. | 两种不溶物的Ksp相差越小,不溶物就越容易转化为更难溶的不溶物 | |
C. | AgI比AgCl更难溶于水,所以AgCl可以转化为AgI | |
D. | 一定温度下,向AgCl的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有AgCl固体析出 |
分析 A.AgCl能转化为AgI;
B.两种不溶物的Ksp相差越大,不溶物就越容易转化为更难溶的不溶物;
C.由沉淀转化原理分析;
D.AgCl的饱和溶液存在平衡:AgCl(s)?Ag+(aq)+Cl-(aq),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 解:A.AgCl难溶,但是AgI溶解度更小,所以AgCl能转化为AgI;故A错误;
B.两种不溶物的Ksp相差越大,不溶物就越容易转化为更难溶的不溶物,故B错误;
C.根据沉淀转化原理:溶解度小的能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所以AgCl可以转化为AgI,故C正确;
D.AgCl的饱和溶液存在平衡:AgCl(s)?Ag+(aq)+Cl-(aq),加入NaCl固体,氯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左移,有AgCl沉淀析出,故D正确;
故选AB.
点评 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注意沉淀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物质容易发生.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1.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0mL 2mol/L的NaCl溶液,下列操作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 )
A. |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 | |
B. | 没有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 |
C. | 定容事,仰视读刻度线 | |
D. | 容量瓶在用蒸馏水洗过后用2 mol/L的NaCl溶液进行润洗 |
12.溶液中可能含有 H+、NH4+、Mg2+、Al3+、Fe3+、CO32-、SO42-、NO3-中的几种.①加入铝片,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②加入 NaOH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产生的沉淀量与加入 NaOH 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溶液中一定不含 CO32-,可能含有 SO42-和 NO3- | |
B. | n(H+):n(NH4+):n(Mg2+)=2:4:1 | |
C. | 溶液中的阳离子只有 H+、Mg2+、Al3+ | |
D. | 在滴加 NaOH 溶液物质的量为 0.5 至 0.7mol 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Al3++4OH-=AlO2-+2H2O |
20.苯甲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一种合成苯甲酸的原理、数据及装置如下:
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表:
实验步骤如下,并完成填空:
(1)按如图组装反应装置(冷凝水、夹持及加热装置未画出),并在三颈烧瓶中依次加入120mL水,9.4g高锰酸钾和3.0mL甲苯.装置a的名称是冷凝管,其作用为冷凝回流,防止甲苯挥发而降低苯甲酸的产率.
(2)将三颈烧瓶中的混合液体搅拌、加热至沸腾,直到甲苯完全反应.判断甲苯已完全反应的现象是三颈烧瓶内溶液不分层且回流液不再出现油珠.
(3)趁热过滤反应混合物.若绿叶呈紫色,则需加入适量的亚硫酸氢钠溶液至紫色褪去后再过滤,用热水洗涤滤渣,洗涤液合并至滤液中.若KMnO4被还原为MnO2,则KMnO4溶液与NaHS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3HSO3-+OH-=2MnO2↓+3SO42-+2 H2O.
(4)用冰水冷却滤液,然后用浓盐酸酸化,过滤,用少量冷水洗涤滤渣,得到苯甲酸粗产品,经重结晶得到粗制的苯甲酸,用少量冷水洗涤滤渣的原因是减少苯甲酸因溶解而造成的损失,苯甲酸粗产品除了可用重结晶法精制外,还可用C法(选填字母).
A.溶于水后过滤 B.用甲苯萃取后分液 C.升华
(5)精制的苯甲酸纯度测定:称取1.220g样品,用稀乙醇溶解并配成100mL溶液,分别取25.00mL溶液,用0.1000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三次滴定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1=24.70ml,V2=24.80ml,V3=26.80ml.
①配制溶液时用稀乙醇而不用蒸馏水作溶剂的原因是常温下苯甲酸微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醇.
②若用酚酞作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的现象是加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保持30秒不变色.
③产品的纯度为99.00%.
名称 | 形状 | 熔点(℃) | 沸点(℃) | 密度(g•mL-1) | 溶解性 | |
水 | 乙醇 | |||||
甲苯 | 无色液体易燃易挥发 | -95 | 110.6 | 0.8669 | 不溶 | 互溶 |
苯甲酸 | 白色片状或针状晶体 | 112.4(100℃左右升华) | 248 | 1.2659 | 微溶 | 易溶 |
温度/℃ | 4 | 18 | 75 |
溶解度/g | 0.2 | 0.3 | 2.2 |
(1)按如图组装反应装置(冷凝水、夹持及加热装置未画出),并在三颈烧瓶中依次加入120mL水,9.4g高锰酸钾和3.0mL甲苯.装置a的名称是冷凝管,其作用为冷凝回流,防止甲苯挥发而降低苯甲酸的产率.
(2)将三颈烧瓶中的混合液体搅拌、加热至沸腾,直到甲苯完全反应.判断甲苯已完全反应的现象是三颈烧瓶内溶液不分层且回流液不再出现油珠.
(3)趁热过滤反应混合物.若绿叶呈紫色,则需加入适量的亚硫酸氢钠溶液至紫色褪去后再过滤,用热水洗涤滤渣,洗涤液合并至滤液中.若KMnO4被还原为MnO2,则KMnO4溶液与NaHS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3HSO3-+OH-=2MnO2↓+3SO42-+2 H2O.
(4)用冰水冷却滤液,然后用浓盐酸酸化,过滤,用少量冷水洗涤滤渣,得到苯甲酸粗产品,经重结晶得到粗制的苯甲酸,用少量冷水洗涤滤渣的原因是减少苯甲酸因溶解而造成的损失,苯甲酸粗产品除了可用重结晶法精制外,还可用C法(选填字母).
A.溶于水后过滤 B.用甲苯萃取后分液 C.升华
(5)精制的苯甲酸纯度测定:称取1.220g样品,用稀乙醇溶解并配成100mL溶液,分别取25.00mL溶液,用0.1000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三次滴定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1=24.70ml,V2=24.80ml,V3=26.80ml.
①配制溶液时用稀乙醇而不用蒸馏水作溶剂的原因是常温下苯甲酸微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醇.
②若用酚酞作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的现象是加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保持30秒不变色.
③产品的纯度为99.00%.
10.某有机物分子里有一个-C6H5,一个-C6H4-,一个-CH2-,一个-OH:符合这种组成的物质中,与FeCl3溶液混合后显紫色和不显紫色的种类分别为( )
A. | 4种 3种 | B. | 4种 2种 | C. | 3种 3种 | D. | 3种 2种 |
14.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种元素.
(1)下列①④(填写编号)组元素的单质可能都是电的良导体.
①a、c、h ②b、g、k③c、h、l ④d、e、f
(2)下列由a~g形成的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AB.
A.ib3 B.hl4 C.il5 D.hb4
(3)如果给核外电子足够的能量,这些电子便会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离去.核外电子离开该原子所需的能量主要受两大因素的影响:a.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b.形成稳定结构的倾向.下表是一些气态原子失去核外不同电子所需的能量(kJ•mol-1)
①通过上述信息和表中的数据分析,为什么锂原子失去核外第二个电子时所需的能量要远远大于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Li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稳定结构,再失去一个电子很困难.
②用电子式(相应元素符号)表示化合物X2j2的形成过程.
③Y是周期表中的ⅢA族元素.以上13种元素中,Ar元素原子(填写元素符号)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最多.
(1)下列①④(填写编号)组元素的单质可能都是电的良导体.
①a、c、h ②b、g、k③c、h、l ④d、e、f
(2)下列由a~g形成的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AB.
A.ib3 B.hl4 C.il5 D.hb4
(3)如果给核外电子足够的能量,这些电子便会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离去.核外电子离开该原子所需的能量主要受两大因素的影响:a.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b.形成稳定结构的倾向.下表是一些气态原子失去核外不同电子所需的能量(kJ•mol-1)
锂 | X | Y | |
失去第一个电子 | 519 | 502 | 580 |
失去第二个电子 | 7296 | 4570 | 1820 |
失去第三个电子 | 11799 | 6920 | 2750 |
失去第四个电子 | 9550 | 11600 |
②用电子式(相应元素符号)表示化合物X2j2的形成过程.
③Y是周期表中的ⅢA族元素.以上13种元素中,Ar元素原子(填写元素符号)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