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8.固定和利用CO2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并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工业上有一种用CO2来生产甲醇燃料的方法:CO2(g)+3H2(g)?CH3OH(g)+H2O(g)+49kJ.某科学实验将6molCO2和8mol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实线所示.a,b,c,d括号内数据表示坐标.(1)0~a,a~b,b~c,c~d四段中,平均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0~a,该时间段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是1mol/(L•min).
(2)平衡时CO2的转化率是多少?反应前后容器内的压强比时多少?(请按计算题格式在答题卡上作答)
分析 (1)a点时还没有达到平衡状态,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依次判断正逆反应速率大小,根据曲线的斜率判断,斜率越大,说明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变化率越大,反应速率越大,也可分别计算不同时间内的反应速率大小来进行比较;
(2)利用三段式进行计算,
CO2(g)+3H2(g)?CH3OH(g)+H2O(g)
起始物质的量/mol 6 8 0 0
物质的量变化/mol 2 6 2 2
平衡物质的量/mol 4 2 2 2
转化率=$\frac{消耗量}{起始量}$×100%,气体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
解答 解:(1)a点时还没有达到平衡状态,反应物氢气的物质的量继续减小,平衡向正向移动,所以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分别计算不同时间内的反应速率:
0~1min内,v(H2)=$\frac{(8-6)mol}{2L×1min}$=1mol/(L•min);
1~3min内,v(H2)=$\frac{(6-3)mol}{2L×(3-1)}$=0.75mol/(L•min);
3~8min内,v(H2)=$\frac{(3-1)mol}{2L×(8-3)min}$=0.1mol/(L•min);
8min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综合速率为零;所以0~1min内反应速率最大,8~11min反应速率最小,
故答案为:0~a;1mol/(L•min);
(2)CO2(g)+3H2(g)?CH3OH(g)+H2O(g)
起始物质的量/mol 6 8 0 0
物质的量变化/mol 2 6 2 2
平衡物质的量/mol 4 2 2 2
二氧化碳的转化率=$\frac{2mol}{6mol}$×100%=33.3%
反应前后容器内的压强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P前:P后=(6+8):(4+2+2+2)=14:10=7:5;
答:平衡时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为33.3%,该条件下反应前后容器内的压强比为7:5.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或平衡的图象和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考查计算反应速率的大小比较以及反应物转化的多少,注意把握对题目图象的分析.题目较为综合,具有一定难度.
(1)传统哈伯法合成氨工艺中相关的反应式为:N2(g)+3H2(g)$?_{△}^{催化剂}$2NH3(g),△H<0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K=$\frac{{c}^{2}(N{H}_{3})}{c({N}_{2})•{c}^{3}({H}_{2})}$.升高温度,K值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不同温度、压强下,合成氨平衡体系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见下表(N2和H2的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分析表中数据,200℃、100MPa(填温度和压强)时H2转化率最高,实际工业生产中不选用该条件的主要原因是压强太高生产设备条件难以实现.
氨的平衡(MP)含量%压强温度(℃) | 0.1 | 10 | 20 | 30 | 60 | 100 |
200 | 15.3 | 81.5 | 86.4 | 89.9 | 95.4 | 98.8 |
300 | 2.2 | 52.0 | 64.2 | 71.0 | 84.2 | 92.6 |
400 | 0.4 | 25.1 | 38.2 | 47.0 | 65.2 | 79.8 |
500 | 0.1 | 10.6 | 19.1 | 26.4 | 42.2 | 57.5 |
600 | 0.05 | 4.5 | 9.1 | 13.8 | 23.1 | 31.4 |
A.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氮气的转化率
B.寻找常温下的合适催化剂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C.由于△H<0、△S>0,故合成氨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2)最近美国Simons等科学家发明了不必使氨先裂化为氢就可直接用于燃料电池的方法.其装置为用铂黑作为电极,加入碱性电解质溶液中,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另一电极通入氨气.其电池反应为4NH3+3O2=2N2+6H2O,写出负极电极反应式2NH3-6e-+6OH-=N2+3H2O.
A. |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 |
B. |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 |
C. |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 |
D. |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O(g)+H2O(g)$\frac{\underline{\;\;催化剂\;\;}}{高温高压}$CO2(g)+H2(g)△H<0 kJ/mol |
选项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左烧杯中铁表面有气泡,右边烧杯中铜表面有气泡 | 活动性:Al>Fe>Cu |
B | 左边棉花变为橙色,右边棉花变为蓝色 | 还原性:I->Br+>Cl- |
C | 开始铜粉不溶解,溶液呈无色,后有气体放出,溶液呈蓝色 | 氧化性:NaNO3>H2SO4>Cu2+ |
D | 锥形瓶中有气体产生,烧杯中液体变浑浊 | 非金属性:Cl>C>Si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A. | F-的结构示意图: | B. | CH4分子的比例模型: | ||
C. | CCl4的电子式: | D. |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