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7.B、C、N、Si是几种常见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其形成的各种化合物在白然界中广泛存在.

(1)基态硼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1.C、N、Si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C>Si.
(2)BF3 与一定量的水可形成如图1晶体R.
①晶体R中各种微粒间的作用力涉及abce(填字母).
a.离子键    b.共价键    c.配位键 d.金属键    e.范德华力
②R中阴离子的空间构型为四面体.
(3)乙二胺(H2N-CH2-CH2-NH2)与CuCl2  溶液中形成配离子(结构如图2).乙二胺分子中氮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3杂化.乙二胺和三甲胺[N(CH33]均属于胺,但乙二胺比三甲胺的沸点高得多,原因是乙二胺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三甲胺分子之间不能形成氢键.
(4)氮化硼(BN)晶体有多种相结构.六方相氮化硼是通常存在的稳定相,与石墨相似,具有层状结构,可作高温润滑剂.它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六方相氮化硼是否含有π键?不含(填“含”或“不含”),其质地软的原因是层与层之间通过范德华力结合在一起,作用力小,导致其质地软;该物质3能否导电?不能(填“能”或“不能”),原因是层状结构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5)SiC是原子晶体,其品胞结构类似金刚石,假设正方体的边长为acm,估算SiC晶体的密度为$\frac{160}{{{a}^{3}•N}_{A}}$g.cm-3(用含NA、a的代数式表示).

分析 (1)根据构造原理写出硼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增大的趋势,但第IIA族和第V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
(2)晶体R中各种微粒间的作用力涉及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范德华力;阴离子中中心原子B原子含有4个σ键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B原子采用sp3杂化方式,为四面体构型;
(3)乙二胺(H2N-CH2-CH2-NH2)中N原子呈3个σ键,含有1对孤对电子,杂化轨道数为4,采取sp3杂化.
乙二胺(H2N-CH2-CH2-NH2)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但三甲胺[N(CH33]分子之间不能形成氢键.
(4)B位于第2周期ⅢA族,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1,形成的六方相氮化硼,每一个B与3个N原子相连,每1个N原子与3个B原子相连,形平面三角形,向空间发展成层状结构.六方相氮化硼,不含π键,只含σ键,层与层之间通过范德华力结合在一起;作用力小,导致其质地软,六方相氮化硼晶体层内一个硼原子与相邻氮原子形成3个共价单键,且B原子不存在孤电子对,该物质的层状结构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所以不导电;
(5)该晶胞中C原子个数=8×$\frac{1}{8}$+6×$\frac{1}{2}$=4,Si原子个数为4,晶胞边长=acm,体积V=(acm)3,根据ρ=$\frac{m}{V}$计算.

解答 解:(1)硼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1,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增大的趋势,但第IIA族和第V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所以C、N、si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C>Si,
故答案为:1s22s22p1;N>C>Si;
(2)①晶体R中各种微粒间的作用力涉及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范德华力;
②阴离子中中心原子B原子含有4个σ键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B原子采用sp3杂化方式,为四面体构型;
故答案为:①abce;②四面体;
(3)乙二胺(H2N-CH2-CH2-NH2)中N原子呈3个σ键,含有1对孤对电子,杂化轨道数为4,采取sp3杂化.
乙二胺(H2N-CH2-CH2-NH2)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三甲胺[N(CH33]分子之间不能形成氢键,故乙二胺的沸点较高.
故答案为:sp3杂化;乙二胺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三甲胺分子之间不能形成氢键;
(4)B位于第2周期ⅢA族,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1,形成的六方相氮化硼,每一个B与3个N原子相连,每1个N原子与3个B原子相连,形平面三角形,向空间发展成层状结构.六方相氮化硼,不含π键,只含σ键,层与层之间通过范德华力结合在一起;作用力小,导致其质地软,六方相氮化硼晶体层内一个硼原子与相邻氮原子形成3个共价单键,且B原子不存在孤电子对,该物质的层状结构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所以不导电;
故答案为:不含;层与层之间通过范德华力结合在一起,作用力小,导致其质地软;不能;层状结构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5)该晶胞中C原子个数=8×$\frac{1}{8}$+6×$\frac{1}{2}$=4,Si原子个数为4,晶胞边长=acm,体积V=(acm)3,ρ=$\frac{m}{V}$=$\frac{40×4}{{a}^{3}{N}_{A}}$g•cm3=$\frac{160}{{{a}^{3}•N}_{A}}$g•cm3
故答案为:$\frac{160}{{{a}^{3}•N}_{A}}$•

点评 考查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电负性、杂化轨道、分子空间结构、氢键与化学键、晶胞等,综合性较强,难度中等,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9.氯气是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之一,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其消毒原理是与水反应生成了次氯酸:Cl2+H2O?HCl+HClO    K=4.5×10-4
次氯酸的强氧化性能杀死水中的病菌(不直接用次氯酸为自来水消毒是因为次氯酸易分解,且毒性较大).但是,由于氯气贮运不方便,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目前正逐渐被其他性能优越的消毒产品所替代.请回答:
(1)氯碱工业生产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frac{\underline{\;电解\;}}{\;}$2NaOH+Cl2↑+H2↑.
(2)84消毒液与氯气相比具有贮运方便等优点,用氯气与烧碱溶液反应制备84消毒液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3)一位同学设计了一套用浓盐酸和KMnO4固体制取少量氯气并比较氯气与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的微型装置(如图).
①下列溶液能吸收Cl2的是BC(填字母序号).
A.饱和食盐水        B.饱和Na2SO3溶液
C.饱和NaOH溶液     D.浓硫酸
②能说明Cl2的氧化性强于I2的实验现象是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③Cl2中含有少量HCl气体,可用饱和食盐水试剂除去HCl,请用平衡移动的原理解释原因:增大Cl-浓度,Cl2+H2O?HCl+HClO平衡会逆向移动,有效降低Cl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
(4)若实验室用200mL 10mol•L-1的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固体加热反应(不考虑氯化挥发),则产生氯气的物质的量为小于 0.5mol(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因是反应产生水将浓盐酸不断稀释成稀盐酸而稀盐酸不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氯气.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