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9.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进行铜跟浓硫酸反应等一系列实验.
(1)写出甲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2)反应后品红溶液褪色,盛放品红溶液的试管口放一团浸有碱液的棉花,作用是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SO2=Na2SO3+H2O.
(3)用铜片和铝片为电极,与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回答相关问题.
①两极用导线连接同时插入稀硫酸中,铝片做负极,正极反应方程式为2H++2e-═H2↑.
②两极用导线连接同时插入浓硝酸中,铜片做负极,正极反应方程式为NO3-+e-+2H+═NO2↑+H2O.

分析 (1)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
(2)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褪色,浸有碱液的棉花可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
(3)①插入稀硫酸中,Al为负极,正极上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
②插入浓硝酸中,Cu为负极,正极上硝酸根离子得到电子生成二氧化氮.

解答 解:(1)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化学反应为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故答案为: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2)反应后品红溶液褪色,盛放品红溶液的试管口放一团浸有碱液的棉花,作用是防止吸收SO2,污染空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褪色;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2NaOH+SO2=Na2SO3+H2O;
(3)①插入稀硫酸中,Al为负极,正极上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正极反应为2H++2e-═H2↑,故答案为:铝片;2H++2e-═H2↑;
②插入浓硝酸中,Cu为负极,正极上硝酸根离子得到电子生成二氧化氮,正极反应为NO3-+e-+2H+═NO2↑+H2O,故答案为:铜片;NO3-+e-+2H+═NO2↑+H2O.

点评 本题考查实验装置的综合应用及原电池等,综合性较强,把握实验原理、原电池原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化学反应原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4.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物质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可以构成燃料电池,其电池反应原理为4NH3(g)+3O2(g)═2N2(g)+6H2O(g).电解质溶液为KOH,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H3+6OH--6e-═6H2O+N2
(2)25℃时,将amol•L-1的氨水与0.1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
①当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满足c(NH4+)>c(Cl-)时,则反应的情况可能为a
a.盐酸不足,氨水剩余  b.氨水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盐酸过量
②当溶液中c(NH4+)=c(Cl-)时,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NH3•H2O的电离常数Kb=$\frac{1{0}^{-8}}{a-0.1}$;
(3)向BaCl2溶液中通CO2不会出现沉淀,请根据溶液中存在的平衡原理解释其原因不能生成沉淀,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电离出的碳酸根离子浓度很小,浓度商Q=c(Ba2+)×c(CO32-)<Ksp(BaCO3),某同学根据相同的理由认为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也不会出现沉淀,但在实验验证中发现了异常情况,将SO2通入BaCl2溶液中开始并无沉淀,放置一段时间后出现了白色沉淀,则产生该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2Ba2++2SO2+O2+2H2O═2BaSO4↓+4H+
(4)室温下,把SiO2细粉放入蒸馏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H4SiO4溶液,反应原理如下:SiO2(s)+2H2O(l)?H4SiO4(aq)△H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K=c(H4SiO4
②通常情况下,改变压强对气体会产生较大影响,对固体和液体影响很小.实际上,在地球的深处,由于压强很大,固体、液体受到的压强影响不能忽略.一定温度下,在10000m以下的地球深处,上述反应进行的方向是正方向(填“正方向”、“逆方向”或“不移动”),请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解释其原因在压强很大的情况下,压强对固体、液体都会受到影响,平衡向物质的量少的方向移动.
8.铁和铜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有着广泛的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四周期第ⅤⅢ族.
(2)k3[Fe(CN)6]溶液可用于检验Fe2+(填离子符号).CN-中碳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为sp杂化,C、N、O三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C(用元素符号表示).
(3)配合物Fe(CO)x常温下呈液态,熔点为-20.5℃,沸点为103℃,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据此可判断Fe(CO)x晶体属于分子晶体(填晶体类型).Fe(CO)x的中心原子价电子数与配体提供电子数之和为18,则x=5.Fe(CO)x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Fe(CO)x(s)?Fe(s)+xCO(g).已知反应过程中只断裂配位键,则该反应生成物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金属键.
(4)铜晶体铜碳原子的堆积方式如图1所示.
①基态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或1s22s22p63s23p63d104s1
②每个铜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铜原子数目12.
(5)某M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s23p5,铜与M形成化合物的晶胞如附图2所示(黑点代表铜原子).
①该晶体的化学式为CuCl.
②已知铜和M的电负性分别为1.9和3.0,则铜与M形成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填“离子”、“共价”)化合物.
③已知该晶体的密度为ρg.cm-3,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则该晶体中铜原子和M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frac{\sqrt{3}}{4}$×$\root{3}{\frac{4×99.5}{ρ{N}_{A}}}$×1010pm(只写计算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