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正确的是
操作 | 结论 | 现象 | |
A | 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 有气泡生成 | 非金属性Cl>S |
B | 溶有的溶液中通入气体X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X一定是 |
C | 向稀硫酸酸化的溶液中滴入溶液 | 溶液变黄色 | 氧化性 |
D | 向稀硫酸中加入铜片,然后通入加热 | 先无明显现象,通入加热后变蓝 | 氧化性:稀硫酸 |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A. 向Na2S溶液中滴加盐酸,反应生成硫化氢,可以知道盐酸的酸性比氢硫酸的酸性强,不能比较非金属性,故A错误;
B. 向溶有SO2的BaCl2溶液中通入气体X,白色沉淀可能为亚硫酸钡或硫酸钡,X为氯气或氨气等,结论不合理,故B错误;
C. 向稀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中滴入FeCl2溶液,溶液变黄色,说明有Fe3+生成,证明氧化性H2O2>Fe3+,故C正确;
D. 向稀硫酸中加入铜片,无明显现象,说明Cu与稀硫酸不反应,通入氯气加热后溶液变蓝,是氯气氧化了铜,不能比较Cu2+与稀硫酸的氧化性强弱,故D错误。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题目】已知:CH3CH2CH2CH2OH→CH3CH2CH2CHO
利用下图装置用正丁醇合成正丁醛。相关数据如下:
物质 | 沸点/℃ | 密度/(g·cm-3) | 水中溶解性 |
正丁醇 | 117.2 | 0.8109 | 微溶 |
正丁醛 | 75.7 | 0.8017 | 微溶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为防止产物进一步氧化,应将酸化的Na2Cr2O7溶液逐滴加入正丁醇中
B. 向获得的粗正丁醛中加入少量金属钠,检验其中是否含有正丁醇
C. 反应结束,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粗正丁醛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D. 当温度计1示数为90~95℃,温度计2示数在76℃左右时,收集产物
【题目】观察下列模型并结合有关信息进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HCN | S8 | SF6 | B12结构单元 |
结构模型示意图 | ||||
备注 | / | 易溶于CS2 | / | 熔点1873 K |
A. HCN的结构式为H—C≡N,分子中“C≡N”键含有1个σ键和2个π键
B. 固态硫S8属于原子晶体,分子中S原子采用sp3杂化
C. SF6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分子构型为八面体型
D. 单质硼属于原子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