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8.关于氨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氨水的主要成分是NH3•H2O
B.氨水可使酚酞指示剂变红
C.氨水中含三种分子和两种离子
D.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密度越小

分析 A.氨气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
B.氨水中的一水合铵为弱碱;
C.氨水中存在H2O、NH3、NH3•H2O三种分子,存在H+、OH-、NH4+三种离子;
D.氨气的密度比水的小,则质量分数越大,溶液密度越小.

解答 解:A.氨气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只有一小部分电离,大部分以NH3•H2O形式存在,故A正确;
B.氨水中的一水合铵为弱碱,电离产生氢氧根离子,显碱性,故B正确;
C.氨水中存在H2O、NH3、NH3•H2O三种分子,存在H+、OH-、NH4+三种离子,故C错误;
D.氨气的密度比水的小,则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密度越小,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氨水的成分及氨气的性质,明确氨气溶于水发生的反应及电离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氨水的成分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8.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甲同学取ag铜片和12mL 18mol•L-1浓硫酸放入圆底烧瓶中加热,直到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一定量的H2SO4和Cu剩余.

(1)Cu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2H2O+SO2↑.装置E中试管D内盛有品红溶液,当C中气体集满后,D中有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
为避免实验装置D有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可用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团塞在试管口,其反应原理是SO2+2OH-=SO32-+H2O(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D(填序号).
a.饱和Na2SO3溶液 b.酸性KMnO4溶液 c.浓溴水d.饱和NaHSO3溶液
当D处有明显现象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现象是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
(3)反应完毕后,烧瓶中还有一定量的余酸,却不能使Cu完全溶解的原因是浓度减小,变为稀硫酸后,不能继续和铜发生反应;使用足量的下列药品不能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的确有余酸的是b(填序号).
a.铁粉   b.BaCl2溶液     c.CuO     d.Na2CO3溶液
实验中某学生向A中反应后溶液中通入一种常见气体单质,使铜片全部溶解且仅生成硫酸铜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u+O2+2H2SO4═2CuSO4+2H2O.
18.SO2的含量是空气质量日报中一项重要检测指标,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制硫酸过程中,SO2催化氧化的原理为:2SO2(g)+O2(g)$\frac{\underline{催化剂}}{△}$2SO3(g)
T℃时,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SO2(g)和O2(g),发生上述反应,测得SO2(g)的平衡转化率(a)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a、b两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a)=K(b)(填“>”、“<”或“=”,下同),SO2浓度c(a)>c(b).
②c点时,反应速率v(正)<v(逆).

(2)电化学法处理SO2
硫酸工业尾气中的SO2经分离后,可用于制备硫酸,同时获得电能,装置如图2所示(电极均为惰性材料):
①M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SO2-2e-+2H2O=4H++SO42-
②若使该装置的电流强度达到2.0A,理论上每分钟应向负极通入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为0.0139L(已知:1个e-所带电量为1.6×10-19C).
(3)溶液法处理SO2
已知常温下H2SO3和H2CO3的电离常数如下表所示:
电离常数
K1K2
H2SO31.3×10-26.3×10-8
H2CO34.2×10-75.6×10-11
常温下,将SO2缓慢通入100mL 0.2mol•L-1的Na2CO3溶液中,当通入448mLSO2时(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下同),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SO2+H2O+CO32-=HCO3-+HSO3-;当通入896mLSO2时,所得溶液呈弱酸性,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HSO3-)>c(H+)>c(SO32-)>c(OH-).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