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已知水在25 ℃和95 ℃时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1)25 ℃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应为__________ (填“A”或“B”)。
(2)95 ℃时水的离子积Kw=__________。
(3)25 ℃时,将pH=9的NaOH溶液与pH=4的H2SO4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与H2SO4溶液的体积比为_____。
(4)95 ℃时,若100 mL pH1=a的某强酸溶液与1 mL pH2=b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呈中性,则混合前,该强酸的pH1与强碱的pH2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答案】A 1×1012 10∶1 pH1+pH2=14或a+b=14
【解析】
(1) 因为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温温度会促进水电离, 以此确定曲线;
(2)根据水的离子积定义求解;
(3)先根据温度和混合溶液pH大小确定溶液的酸碱性,根据溶液的pH计算酸和碱的体积之比;
(4)酸、碱都是强电解质,溶液呈中性说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结合水的离子积常数确定强酸的pH1与强碱的pH2之间应满足的关系。
(1)曲线A条件下Kw=c(H+)×c(OH-)=10-7×10-7=10-14,曲线B条件下c(H+)=c(OH-)=10-6mol/L,Kw=c(H+)c(OH-)=10-12;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加热促进电离,所以A曲线代表25℃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
答案为:A。
(2)由图像可知,95℃时,水中氢离子的浓度为1×10-6mol/L,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为1×10-6mol/L,则Kw=1×10-12;
答案为:1×10-12;
(3)25℃时所得混合溶液的pH=7,溶液呈中性即酸碱恰好中和,即n(OH-)=n(H+),则V(NaOH)·10-5mol·L-1=V(H2SO4)·10-4mol·L-1,得V(NaOH):V(H2SO4)=10:1;
答案为:10:1;
(4)强酸的pH1=a,强碱的pH2=b,由95℃时,若100体积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的某强碱溶液混和后溶液呈中性,即n(OH-)=n(H+),则100×10-a=1×10b-12,102-a=10b-12,即2-a=b-12,则a+b=14或pH1+pH2=14;
答案为:pH1+pH2=14或a+b=14;
【题目】某学生探究如下实验(A):
实验A | 条件 | 现象 |
加热 | i.加热后蓝色褪去 ii.冷却过程中,溶液恢复蓝色 ⅲ.一段时间后,蓝色重又褪去 |
(1)使淀粉变蓝的物质是____。
(2)分析现象i、ii认为:在酸性条件下,加热促进淀粉水解,冷却后平衡逆向移动。
设计实验如下,“现象a”证实该分析不合理:
“现象a”是____。
(3)再次分析:加热后单质碘发生了变化,实验如下:
I:取少量碘水,加热至褪色,用淀粉溶液检验挥发出的物质,变蓝。
Ⅱ: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冷却过程中一直未变蓝;加入稀H2SO4,瞬间变蓝。
对步骤Ⅱ中稀H2SO4的作用,结合离子方程式,提出一种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
(4)探究碘水褪色后溶液的成分:
实验1:测得溶液的pH≈5
实验2:取褪色后的溶液,完成如下实验:
①产生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
②Ag2O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③依据上述实验,推测滤液中含有的物质(或离子)可能是_________。
(5)结合化学反应速率解释实验A中现象i、现象iii蓝色褪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