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物质A-G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其中A为某金属矿的主要成分,经过一系列反应可得到B和C.单质C可与E的浓溶液发生反应,G为砖红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SO2
SO2
    E
H2SO4
H2SO4
    G
Cu2O
Cu2O

(2)工业上B制备D在
接触室
接触室
设备中进行.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Cu+2H2SO4(浓)
  △  
.
 
CuSO4+SO2+2H2O
Cu+2H2SO4(浓)
  △  
.
 
CuSO4+SO2+2H2O

(4)将0.23molB和0.11mol氧气放入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①,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得到0.12molD,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
K=23.8
K=23.8
L?mol-1,若温度不变,再加入0.50mol氧气后重新达到平衡,平衡
向右
向右
(填“向左”、“不变”、“向右”)移动,氧气的转化率
降低
降低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D的体积分数
减小
减小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II、“蓝瓶子”实验中使用的亚甲基蓝(C16H18ClN3S?3H2O)是一种氧化还原型指示剂,其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呈无色:
氧化型(蓝色)+ne-还原型(无色)
将葡萄糖的碱性溶液放在锥形瓶中,滴加亚甲基蓝指示剂(蓝色),塞上瓶塞,溶液呈蓝色;静置一段时间,溶液褪色;振荡后,溶液又呈蓝色;再静置,又变无色;再振荡,又变蓝色…
(1)上述溶液由蓝色变无色的过程中,亚甲基蓝被
还原
还原
(填“氧化”或“还原”,下同),其中
还原
还原
剂是
葡萄糖
葡萄糖
(填物质名称).
(2)上述溶液由无色变蓝色的过程中,亚甲基蓝被
氧化
氧化
(填“氧化”或“还原”,下同),其中氧化剂是
氧气
氧气
(填物质名称).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已知:①SO2难溶于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②SO2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请回答:
(1)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u+2 H2SO4(浓)
  △  
.
 
CuSO4+SO2↑+2 H2O
Cu+2 H2SO4(浓)
  △  
.
 
CuSO4+SO2↑+2 H2O
.此反应表明浓硫酸具有(填字母)
ac
ac

a.酸性       b.脱水性       c.强氧化性      d.吸水性
(2)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浸入
NaOH
NaOH
溶液,其作用是
吸收SO2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吸收SO2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3)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旋塞K并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的现象是
集气瓶内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集气瓶内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填字母)
b
b

a.水     b.饱和NaHSO3溶液     c.酸性KMnO4溶液     d.NaOH溶液
(4)实验中,取一定质量的铜片和一定体积18.4mol?L-1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
浓硫酸由浓变稀,稀硫酸不再与铜反应
浓硫酸由浓变稀,稀硫酸不再与铜反应

②下列药品中能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填字母)
b、d
b、d

a.银粉     b.铁粉     c.BaCl2溶液     d.NaHCO3溶液
(5)实验中发现试管内除了产生白色固体外,在铜表面还产生黑色固体甲,其中可能含有氧化铜、硫化铜、硫化亚铜,以及被掩蔽的氧化亚铜.
查阅资料:
i.氧化亚铜在酸性环境下会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铜单质,在氧气流中煅烧,可以转化为氧化铜.
ii.硫化铜和硫化亚铜常温下都不溶于稀盐酸,在氧气流中煅烧,硫化铜和硫化亚铜都转化为氧化铜和二氧化硫.
为了研究甲的成分,该小组同学在收集到足够量的固体甲后,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
①Ⅲ中在煅烧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uS+3O2
  △  
.
 
2CuO+2SO2
2CuS+3O2
  △  
.
 
2CuO+2SO2

②下列对于固体甲的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填字母选项)
a c d
a c d

a.固体甲中,CuO和Cu2O至少有一种
b.固体甲中,CuS和Cu2S不能同时存在
c.固体甲中若没有Cu2O,则一定有Cu2S
d.固体甲中若存在Cu2O,也可能有Cu2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