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已知:①SO2难溶于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②SO2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请回答:
(1)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u+2 H2SO4(浓)
  △  
.
 
CuSO4+SO2↑+2 H2O
Cu+2 H2SO4(浓)
  △  
.
 
CuSO4+SO2↑+2 H2O
.此反应表明浓硫酸具有(填字母)
ac
ac

a.酸性       b.脱水性       c.强氧化性      d.吸水性
(2)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浸入
NaOH
NaOH
溶液,其作用是
吸收SO2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吸收SO2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3)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旋塞K并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的现象是
集气瓶内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集气瓶内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填字母)
b
b

a.水     b.饱和NaHSO3溶液     c.酸性KMnO4溶液     d.NaOH溶液
(4)实验中,取一定质量的铜片和一定体积18.4mol?L-1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
浓硫酸由浓变稀,稀硫酸不再与铜反应
浓硫酸由浓变稀,稀硫酸不再与铜反应

②下列药品中能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填字母)
b、d
b、d

a.银粉     b.铁粉     c.BaCl2溶液     d.NaHCO3溶液
(5)实验中发现试管内除了产生白色固体外,在铜表面还产生黑色固体甲,其中可能含有氧化铜、硫化铜、硫化亚铜,以及被掩蔽的氧化亚铜.
查阅资料:
i.氧化亚铜在酸性环境下会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铜单质,在氧气流中煅烧,可以转化为氧化铜.
ii.硫化铜和硫化亚铜常温下都不溶于稀盐酸,在氧气流中煅烧,硫化铜和硫化亚铜都转化为氧化铜和二氧化硫.
为了研究甲的成分,该小组同学在收集到足够量的固体甲后,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
①Ⅲ中在煅烧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uS+3O2
  △  
.
 
2CuO+2SO2
2CuS+3O2
  △  
.
 
2CuO+2SO2

②下列对于固体甲的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填字母选项)
a c d
a c d

a.固体甲中,CuO和Cu2O至少有一种
b.固体甲中,CuS和Cu2S不能同时存在
c.固体甲中若没有Cu2O,则一定有Cu2S
d.固体甲中若存在Cu2O,也可能有Cu2S.
分析:(1)浓硫酸和铜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硫;反应中浓硫酸起到酸性和氧化性的作用;
(2)二氧化硫污染空气,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3)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所盛装溶液应避免二氧化硫的溶解和发生化学反应;
(4)稀硫酸氧化性较弱,与铜不反应;
(5)固体甲加入稀盐酸后,得到的蓝色溶液,说明固体甲的成分中CuO和Cu2O至少有一种.
分析反应:Cu+O2=CuO 增重;Cu2S+2O2=2CuO+2SO2 不变;2CuS+3O2=2CuO+2SO2 减重,
故③中在煅烧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S+3O2
  △  
.
 
2CuO+2SO2 (条件也可为“煅烧”).
因题给“固体乙称取2.00g,氧气流中煅烧、冷却称量至恒重,得固体丙1.84g”,即实际减重了,说明必有CuS,还要有其他物质.讨论可能存在的情况可解答该题.
解答:解:(1)浓硫酸和铜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硫,反应的方程式为Cu+2 H2SO4(浓)
  △  
.
 
CuSO4+SO2↑+2 H2O;反应中浓硫酸起到酸性和氧化性的作用,
故答案为:Cu+2 H2SO4(浓)
  △  
.
 
CuSO4+SO2↑+2 H2O;a c;
(2)二氧化硫污染空气,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可在棉花上浸有NaOH溶液,故答案为:NaOH;吸收SO2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3)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可观察到集气瓶内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所盛装溶液应避免二氧化硫的溶解和发生化学反应,则应选择饱和NaHSO3溶液,
故答案为:集气瓶内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b;
(4)①一定质量的铜片和12ml 18mol?L-1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说明一定剩余酸,这是因为浓硫酸随着反应进行,浓度变小成为稀硫酸,不再和铜发生反应,所以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用铜片完全溶解;
故答案为:浓硫酸由浓变稀,稀硫酸不再与铜反应;
②验证剩余的稀硫酸,必须与硫酸反应且现象明显,所以加入铁粉会生成气体说明含有氢离子证明有余酸,加入氯化钡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式硫酸根离子的性质,因反应生成的产物中含有硫酸铜,也可以生成白色沉淀,所以不能证明酸的存在,加入银粉不反应不能证明,加入碳酸氢钠溶液生成气体说明有气体生成是氢离子的性质可以证明有酸的存在,
故答案为:b、d;
(5)①根据反应判断:Cu+O2=CuO 增重;Cu2S+2O2=2CuO+2SO2 不变;2CuS+3O2=2CuO+2SO2 减重,则一定存在2CuS+3O2
  △  
.
 
2CuO+2SO2
故答案为:2CuS+3O2
  △  
.
 
2CuO+2SO2
②经分析固体甲加入稀盐酸后,得到的蓝色溶液,说明固体甲的成分中CuO和Cu2O至少有一种.
分析反应:Cu+O2=CuO 增重;Cu2S+2O2=2CuO+2SO2 不变;2CuS+3O2=2CuO+2SO2 减重,
因题给“固体乙称取2.00g,氧气流中煅烧、冷却称量至恒重,得固体丙1.84g”,即实际减重了,说明必有CuS,还要有其他物质.
讨论:①若有Cu2O,Cu2S可有可无;
②若无Cu2O,必有Cu2S.
经上分析,对于固体甲的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cd,
故答案为:a c d.
点评:本题整合和拓展了教材中的典型实验,侧重基本实验操作能力考查,一定要弄清楚课本中的基本实验,要通过动手做实验去了解仪器的结构、适用范围和工作原理,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备、除杂、收集、尾气处理等基本操作,熟悉教材中的典型实验装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请回答:

(1)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u+2H2SO4(浓)
  △  
.
 
Cu(SO42+SO2↑+2H2O
Cu+2H2SO4(浓)
  △  
.
 
Cu(SO42+SO2↑+2H2O

(2)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应浸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是
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等碱性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等碱性溶液
,其作用是
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现象是
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填字母)
d
d

a.水    b.酸性KMnO4 溶液     c.NaOH溶液      d.饱和NaHSO3溶液
(4)装置C和D中产生的现象相同,但原因却不同.C中是由于SO2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酚酞试液变为无色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酚酞试液变为无色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SO2+2OH-=SO32-+H2O
SO2+2OH-=SO32-+H2O
,而D中则是由于SO2具有
具有漂白性使品红褪色
具有漂白性使品红褪色

(5)实验中,取一定质量的铜片和50mL18mol?L-1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加热,直到反应完毕生成SO2共0.25mol,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假设溶液体积还是50mL,则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8
8
mol?L-1
②下列药品中能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
ad
ad
(填字母).
a.铁粉    b.BaCl2溶液    c.银粉    d.Na2CO3溶液.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用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请回答:
(1)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H2SO4(浓)+Cu
 加热 
.
 
CuSO4+2H2O+SO2↑;
2H2SO4(浓)+Cu
 加热 
.
 
CuSO4+2H2O+SO2↑;

(2)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应浸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是
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等碱性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等碱性溶液
,其作用是
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旋塞K并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现象是
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填字母)
d
d

a.水    b.酸性KMnO4 溶液     c.浓溴水       d.饱和NaHSO3溶液
(4)实验中,取一定质量的铜片和一定体积18mol?L-1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
随反应进行,硫酸浓度变稀,Cu不与稀H2SO4反应;
随反应进行,硫酸浓度变稀,Cu不与稀H2SO4反应;

②下列药品中能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
ad
ad
(填字母).
a.铁粉    b.BaCl2溶液    c.银粉    d.NaHCO3溶液.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苯与溴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并制取纯净的溴苯,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Ⅰ:制取溴苯(装置如图所示)
(1)向烧瓶中滴入溴的苯溶液片刻后,在烧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烧瓶中溶液沸腾,产生红棕色气体
烧瓶中溶液沸腾,产生红棕色气体

(2)锥形瓶中有淡黄色浑浊生成,能否证明苯与溴发生了取代反应(填“能”或“不能”)
不能
不能
,原因是
逸出的溴蒸汽也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
逸出的溴蒸汽也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

(3)若不能确定,请从下列装置中选取适宜装置加以改进,请在下面实验流程图的方框中填入序号.
(Ⅰ):
;(Ⅱ):


①装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②装有CCl4的洗气瓶
③装有KI溶液的洗气瓶
④装有湿润淀粉KI试纸的集气瓶
(4)该实验还可用
石蕊试液或者碳酸氢钠溶液
石蕊试液或者碳酸氢钠溶液
 代替AgNO3溶液检验取代反应的产物之一溴化氢.
Ⅱ:提纯溴苯
(5)反应后所得混合液,经以下几步操作可得到纯净的溴苯.简要写出各操作步骤和目的(不一定填满).

操作1
水洗后分液
水洗后分液
;目的:
除去溴化铁
除去溴化铁

操作2
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后分液
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后分液
;目的:
除去未反应的溴
除去未反应的溴

操作3
蒸馏
蒸馏
;目的:
除去苯等有机杂质
除去苯等有机杂质

操作4
;目的: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用如图所示装置先进行了有关实验:
精英家教网
(1)B是用来收集实验中产生的气体的装置,但未将导管画全,请在图上把导管补充完整.
(2)实验中他们取6.4g 铜片和12mL 18mol?L-1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写出铜跟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其中原因是
 

(3)为定量测定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该小组学生进行了如下设计:
先测定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SO2的量,再计算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他们认为测定二氧化硫的量的方法有多种,你认为下列实验方案中可行的是
 
(填写编号).
A.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过预先称量过的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结束反应后再次称量
B.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用稀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再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
C.用排水法测定装置A产生气体的体积(已折算成标准状况)
D.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
E.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
请你对不可行的方案中选出一例进行分析:
 
[要求标明不可行的方案序号、说出不可行的理由及造成的误差(偏高或偏低)].
(4)请你再设计一种其他可行的实验方案,来测定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简要写出操作步骤及需要测定的数据(不必计算)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