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在下列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 用海水制盐 | B. | 从海水中提取镁 | C. | 从海水中提取溴 | D. | 从海带中提取碘 |
分析 A.海水制盐,利用的是蒸发原理,水与盐类物质分离;
B.海水中镁元素以离子形式存在,提取Mg单质,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C、海水中溴元素以离子形式存在,提取溴单质,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属于化学变化;
D、海水中碘元素以离子形式存在,提取碘单质,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A.用海水制取盐,利用蒸发原理使水与盐类物质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选;
B.海水中镁以镁离子形式存在,先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镁,再电解熔融氯化镁提取镁,反应中均有新物质生成,则发生化学变化,故B不选;
C.海水中溴以离子形式存在,从海水中制取溴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选;
D.用海带提取碘单质有新物质碘单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选;
故选A.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4.某温度T1时,向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2和I2(g),发生反应:H2(g)+I2(g)?2HI(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2>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反应时间/min | n(H2)/mol | n(I2)/mol |
0 | 0.9 | 0.3 |
t1 | 0.8 | |
t2 | 0.2 |
A. | 反应在t1 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frac{0.1}{{t}_{1}}$mol•L-1•min-1 | |
B. |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 mol H2,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I2(g)转化率增大,H2的体积分数不变 | |
C. |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的H2和I2(g)都为0.5mol,达到平衡时n(HI)=0.2 mol | |
D. | 升高温度至T2时,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18,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
11.为探究Ag+与Fe3+氧化性的相关问题,某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相关物质的溶解度(20°C)AgCl:1.5×10-4g Ag2SO4:0.796g
(1)甲同学的实验如下:
注:经检验黑色固体为Ag
①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Ag2SO4.②甲同学得出Ag+氧化了Fe2+的依据是有黑色固体(Ag)生成,加入KSCN溶液后变红.
(2)乙同学为探究Ag+和Fe2+反应的程度,进行实验Ⅱ.
a.按如图连接装置并加入药品(盐桥中的物质不参与反应),发现电压表指针偏移.偏移的方向表明:电子由石墨经导线流向银.放置一段时间后,指针偏移减小.
b.随后向甲烧杯中逐渐加入浓Fe2(SO4)3溶液,发现电压表指针的变化依次为:
偏移减小→回到零点→逆向偏移.
①a中甲烧杯里的电极反应式是Fe2+-e-=Fe3+.
②b中电压表指针逆向偏移后,银为负极(填“正”或“负”).
③由实验得出Ag+和Fe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2++Ag+?Fe3++Ag.
(3)为进一步验证乙同学的结论,丙同学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实验Ⅲ不能(填“能”或“不能”)证明Fe3+氧化了Ag,理由是因为Fe(NO3)3溶液呈酸性,酸性条件下NO3-也可能氧化Ag.
②用化学反应原理解释实验Ⅳ与Ⅴ的现象有所不同的原因:溶液中存在平衡:Fe3++Ag=Fe2++Ag+,且AgCl比Ag2SO4溶解度更小,Cl-比SO42-更有利于降低Ag+浓度,所以实验Ⅴ比实验Ⅳ正向进行的程度更大.
已知:相关物质的溶解度(20°C)AgCl:1.5×10-4g Ag2SO4:0.796g
(1)甲同学的实验如下:
序号 | 操作 | 现象 |
实验Ⅰ | 将2mL 1mol/L AgNO3溶液加入到 1mL 1mol/L FeSO4溶液中 | 产生白色沉淀,随后有黑色固体产生 |
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 | 溶液变红 |
①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Ag2SO4.②甲同学得出Ag+氧化了Fe2+的依据是有黑色固体(Ag)生成,加入KSCN溶液后变红.
(2)乙同学为探究Ag+和Fe2+反应的程度,进行实验Ⅱ.
a.按如图连接装置并加入药品(盐桥中的物质不参与反应),发现电压表指针偏移.偏移的方向表明:电子由石墨经导线流向银.放置一段时间后,指针偏移减小.
b.随后向甲烧杯中逐渐加入浓Fe2(SO4)3溶液,发现电压表指针的变化依次为:
偏移减小→回到零点→逆向偏移.
①a中甲烧杯里的电极反应式是Fe2+-e-=Fe3+.
②b中电压表指针逆向偏移后,银为负极(填“正”或“负”).
③由实验得出Ag+和Fe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2++Ag+?Fe3++Ag.
(3)为进一步验证乙同学的结论,丙同学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序号 | 操作 | 现象 |
实验Ⅲ | 将2mL 2mol/L Fe(NO3)3溶液加入有银镜的试管中 | 银镜消失 |
实验Ⅳ | 将2mL1mol/L Fe2(SO4)3溶液加入有银镜的试管中 | 银镜减少,未消失 |
实验Ⅴ | 将2mL 2mol/L FeCl3溶液加入有银镜的试管中 | 银镜消失 |
②用化学反应原理解释实验Ⅳ与Ⅴ的现象有所不同的原因:溶液中存在平衡:Fe3++Ag=Fe2++Ag+,且AgCl比Ag2SO4溶解度更小,Cl-比SO42-更有利于降低Ag+浓度,所以实验Ⅴ比实验Ⅳ正向进行的程度更大.
18.氢元素有lH(氕)、2H(氘)、3H(氚)三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lH、2H、3H为同素异形体 | B. | lH、2H、3H互为同位素 | ||
C. | lH、2H、3H的质量数相同 | D. | lH、2H、3H为同分异构体 |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C2H4和C2H20一定互为同系物 | |
B. | 丙氨酸和苯丙氨酸脱水缩合,最多可生成3种二肽 | |
C. | 葡萄糖在人体内被氧化,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 | |
D. | 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有沉淀析出,再加水沉淀会溶解 |
15.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略去部分夹持仪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利用装置①进行盐酸待测溶液浓度的测定 | |
B. | 利用装置②分离碘酒中碘和酒精 | |
C. | 利用装置③制备收集干燥氨气 | |
D. | 利用装置④加热分解碳酸氢钠 |
12.普通水泥在固化过程中自由水分子减少,并产生Ca(OH)2,溶液呈碱性.根据这一特点,科学家发明了电动势(E)法则水泥初凝时间,此法原理如图所示.反应总方程式为:2Cu+Ag2O═Cu2O+2Ag.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工业上制备水泥的原料有黏土、石灰石、石膏 | |
B. | 测量原理装置图中Ag2O/Ag极发生还原反应 | |
C. |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u+H2O-2e-=Cu2O+2H+ | |
D. | 在水泥固化过程中,由于自由水分子的减少,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变化导致电动势变化 |
7.在下列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微粒组是( )
A. | c(H+)=1×10-14mol/L的溶液:K+、Na+、AlO2-、S2O32- | |
B. | 溶液中含大量Al3+:HClO、HCO3-、ClO-、CO32- | |
C. | 能与Al反应生成H2的溶液:NH4+、Ca2+、NO3-、I- | |
D. | 中性的溶液中:CO32-、Na+、SO42-、Al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