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5分)下表中列出五种短周期元素X、Y、Z、W、T的信息。
元素 | 相关信息 |
X | 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nnpn+1 |
Y | 其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3倍 |
Z | 其单质能与冷水剧烈反应,生成的阴阳离子电子数相同 |
W | 其单质在Y2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
T | 其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6 |
回答下列问题:
(1)Y、Z、W三种元素所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用离子符号表示);T元素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2)X、Z两元素可形成化合物ZX3,其晶体中化学键类型有 ,晶体类型为 。
(3)T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 H2Y的沸点比H2W高的原因是 。
(4) Z2 WY3溶液呈 性,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5)已知25℃、101 kPa下:
①2Z(s)+
![](http://thumb.zyjl.cn/pic5/tikupic/8b/6/1v4e63.png)
②2Z(s)+ Y2(s)=Z2Y2(s) △H1=-511KJ/mol
则1mol Z2 Y2(S)与足量Z(s)反应生成Z2 Y(s)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1)Na+<O2-<S2-;1s22s22p63s23p5或【Ne】3s23p5;(2)离子键、共价键;离子晶体;(3)HClO4,水分子间易形成氢键;(4)碱,SO32-+H2OHSO3-+OH-,HSO3-+H2O
H2SO3+OH-;
(5)Na2O2(s)+2Na(s)=2Na2O(s) ?H= -317KJ/mol
解析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16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
| | | |||||||||||||||
| | | | h | | | | | |||||||||
a | c | f | | i | | | m | ||||||||||
| | | e | | | | | | | | | | g | | k | | |
| d | | | | | | | | | | | | | | | | |
(1)表中所列元素中,属于短周期元素的有 (写元素符号),
e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周期, 族。
(2)下列 组元素的单质可能都是电的良导体。
A、a, c, h B 、 i ,g, k C、c, h, m D、 d, e, f
(3)i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它的最高正化合价是
负化合价是 。它能跟氧气反应,生成一种吸水性很强的物质,这种物质在实验室里常用做干燥剂,写出它跟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6分)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其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16。在适当条件下三种单质两两化合,可发生如右图所示变化。己知l个B分子中含有Z元素的原子个数比C分子中含有Z元素的原子个数少1个。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 X、Y、Z三种元素共同组成的三种不同种类的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相同浓度上述水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最小的是 (填写化学式)。
(2)Allis-Chalmers制造公司发现可以用C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以氢氧化钾溶液为介质,反应生成对环境无污染的常见物质,试写出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溶液中OH-向 极移动(填“正”或“负”)。
(3)Z分别与X、Y两元素可以构成18个电子分子甲和乙,其分子中只存在共价单键,常温下甲、乙均为无色液体,甲随着温度升高分解速率加快。
①乙能够将CuO还原为Cu2O,已知每lmol乙参加反应有4mole- 转移,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将铜粉末用10%甲和3.0mol?L-1H2SO4混合溶液处埋,测得不同温度下铜的平均溶解速率如下表:
温度(℃)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铜的平均溶解速率 (×10-3mol?L-1·min-1) | 7.34 | 8.01 | 9.25 | 7.98 | 7.24 | 6.73 | 5.76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室可用甲作试剂取X的单质,发生装置可选用下图中的 (填装置代号)。
![](http://thumb.zyjl.cn/pic5/tikupic/58/9/1asav4.jpg)
(1)锂电池负极材料晶体为Li+嵌入两层石墨层中导致石墨堆积方式发生改变,上下层一样,形成如图晶体结构。
化学式为 ,该电池负极放电方程式为 。
Li+投影在石墨层图,试在图中标出与该离子邻近的其它六个Li+的投影位置。
Li+与相邻石墨六元环作用力属何种键型? 。
(2)石墨中键角为 ,C原子杂化方式为 ;实验测得石墨、苯和乙烯分子中C-C键键长依次为142、140、133 pm。请对上述系列中键长依次递减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
(3)第ⅡA金属碳酸盐分解温度如下:
| BeCO3 | MgCO3 | CaCO3 | SrCO3 | BaCO3 |
分解温度 | 100℃ | 540℃ | 960℃ | 1289℃ | 1360℃ |
写出BeC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分解温度为什么越来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