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A、B、C、D、E、F、G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元素原子核内无中子,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E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F与G位置相邻,G是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请用化学用语回答:
(1)推断B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写出E2D的电子式__________.
(2)写出A与D形成的10电子阳离子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3)E、F、G三种元素所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4)常温下,1molA的单质在D的单质中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6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Fe和Cu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稀溶液,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m1g,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m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m1一定大于m2
B.剩余固体m2中一定没有单质Cu
C.加入稀硫酸前、后的溶液中肯定都有Fe2+
D.加入稀硫酸前、后的溶液中肯定都有Cu2+
【答案】第二周期ⅣA族 H3O+ S2﹣>Cl﹣>Na+ H2(g)+O2(g)═H2O(l)△H=﹣286kJmol﹣1 AC
【解析】
A、B、C、D、E、F、G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元素原子核内无中子,则A为氢元素;B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B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则B为碳元素;D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D为O元素;C的原子序数介于碳、氧之间,则C为N元素;E元素是短周期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则E为Na;F与G的位置相邻,G是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可推知F为S元素、G为Cl元素。
(1)B为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二周期ⅣA族,Na2O的电子式为,
(2)H元素与O元素形成的10电子阳离子的化学式为H3O+,故答案为H3O+;
(3)Na、S、Cl形成的离子为Na+、S2﹣、Cl﹣,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故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S2﹣>Cl﹣>Na+,
(4)常温下,1mol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6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O2(g)═H2O(l)△H=﹣286kJmol﹣1,
(5)HNO3具有强氧化性,能将Fe、Cu氧化为Fe3+、Cu2+,Fe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将Fe、Cu氧化;第一次剩余金属,若剩余金属为Fe和Cu,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Fe2+,若剩余Cu,溶液中阳离子为Fe2+,可能含有Cu2+,由于溶液中含有NO3﹣,在酸性条件下,剩余的金属还可以与NO3﹣反应,由于有金属剩余,故溶液中一定含有Fe2+,可能含有Cu2+,
A.由上述分析可知,m1一定大于m2,故A正确;
B.剩余固体m2中一定含有单质Cu,故B错误;
C.加入稀硫酸前、后的溶液中肯定都有Fe2+,故C正确;
D.加入稀硫酸前的溶液中不一定有Cu2+,故D错误,故选AC.
【题目】我国古代科技十分发达,下列对古文献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序号 | 古文 | 解释 |
A | 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指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 | 白酒烧酒的制造过程中采用了蒸馏的方法来分离和提纯 |
B | 白青碱式碳酸铜得铁化为铜 | 可以用铁来冶炼铜 |
C | 初,人不知盖泥法,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 | 蔗糖的分离提纯采用了黄泥来吸附红糖中的色素 |
D | 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 | 加热时丹砂熔融成液态,冷却时重新结晶为HgS晶体 |
A.AB.BC.C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