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9.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乙醇和浓硫酸制备乙烯气体并验证乙烯的某些化学性质.步骤如下:
①在一蒸馏烧瓶中加入约20mL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为1:3),再加入少量的碎瓷片;
②瓶口插上带温度计的橡皮塞;
③加热并迅速使反应温度上升到170℃;
④气体通过稀NaOH溶液进行洗气后,分别通人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中.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备乙烯的化学方程式:CH3CH2OH$→_{170℃}^{浓硫酸}$CH2=CH2↑+H2O.
(2)在反应液中加入少量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
(3)步骤②中温度计水银球的正确位置是温度计水银球应浸没于反应混合液中.
(4)步骤③加热时,若反应温度不能迅速升高到170℃会产生一种有机副产物,写出该物质的名称乙醚.
(5)将乙烯(除杂后)通人酸性KMnO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的紫红色退去; 通人溴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2=CH2+Br2→CH2Br-CH2Br.

分析 实验室用浓硫酸做催化剂、脱水剂,加热到170度,使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反应中为防止发生爆沸,应加入几块碎瓷片,应控制混合液温度迅速升高到170度,否则容易生成副产物乙醚;
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够被高锰酸钾氧化,使其褪色;能够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其褪色.

解答 解:(1)乙醇在浓硫酸做催化剂、脱水剂条件下迅速加热到170吨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方程式:CH3CH2OH$→_{170℃}^{浓硫酸}$CH2=CH2↑+H2O,
故答案为:CH3CH2OH$→_{170℃}^{浓硫酸}$CH2=CH2↑+H2O;
(2)为防止液体加热时发生爆沸现象,所以应加入几块碎瓷片,故答案为:防止暴沸;
(3)温度计测量的是浓硫酸乙醇的混合液温度,所以应该插入液面以下,故答案为:温度计水银球应浸没于反应混合液中;
(4)乙醇在浓硫酸催化剂、脱水剂作用下,加热到140度容易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醚,故答案为:乙醚;
(5)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够被酸性的高锰酸钾氧化,而使溶液的紫红色退去;乙烯能够与溴水中的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方程式为:CH2=CH2+Br2→CH2Br-CH2Br,故答案为:溶液的紫红色退去;CH2=CH2+Br2→CH2Br-CH2Br;

点评 本题考查了乙烯的实验室制备和性质检验,熟悉制备原理是解题关键,注意实验中浓硫酸作用、温度计位置等,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0.某研究小组利用铁棒、碳棒为电极,NaCl溶液为电解液,对铁棒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负极产物进行如下探究.
Ⅰ正极产物分析
(1)由于该腐蚀类型为吸氧腐蚀,所以碳棒表面电极反应式是O2+2H2O+4e-=4OH-
Ⅱ负极产物探究
【查阅资料】
①K3[Fe(CN)6](化学名称:铁氰化钾)具有氧化性,其溶液在常温下可氧化Na2S溶液,KI溶液以及活泼金属等;
②Fe2+与K3[Fe(CN)6]溶液反应会生成蓝色物质,而Fe3+与K3[Fe(CN)6]溶液不会产生蓝色物质.
【实验探究】
(2)①甲同学在铁电极处滴加K3[Fe(CN)6]溶液时发现有蓝色物质生成,认为负极产物为Fe2+
②乙同学向饱和Na2S溶液中滴加0.1mol•L-1K3[Fe(CN)6]溶液时,观察到的现象是有黄色浑浊出现,在甲同学设计的方案中,蓝色物质的产生可能是由于铁电极能直接和K3[Fe(CN)6]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2+,产生的Fe2+再与K3[Fe(CN)6]反应生成蓝色物质.
③丙同学取2滴管0.1mol•L-1K3[Fe(CN)6]溶液(用煮沸后的蒸馏水配制)于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并加入2mL左右的苯.将反复打磨过的铁丝伸入到溶液中,立即观察到有蓝色物质生成,即证明乙同学的预测是正确的.
(3)丙同学在实验中用煮沸后的蒸馏水配制K3[Fe(CN)6]溶液的目的是赶走溶解在溶液中的氧气(或空气);铁丝反复打磨的原因是除去表面的氧化膜.
(4)为证明铁电极处有Fe2+生成,丙同学设计了将铁电极处溶液取出少许后滴加K3[Fe(CN)6]溶液检验的方法,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有Fe2+生成.
限选试剂:0.1mol•L-1KSCN溶液,0.1mol•L-1FeCl3溶液,苯,30%H2O2溶液
实验步骤和结论(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