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时,在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滴定实验可以选用酚酞做指示剂
B.在A点:
C.在B点:
D.在C点:
【答案】D
【解析】
A、根据题意,由图象可知,指示剂不可以选用酚酞,其变色范围是8.2~10.0,应该使用甲基橙,A不符合题意;
B、在A点,氨水量等于盐酸,恰好完全中和生成氯化铵溶液,NH4+会部分水解,c(Cl-)>c(NH4+)>c(H+)>c(OH-),B不符合题意;
C、在B点,氨水量多于盐酸,溶质是NH4Cl和NH3·H2O,溶液呈中性,则溶液中必有c(H+)=c(OH-),根据电荷守恒有c(Cl-)=c(NH4+),氢离子来自水的电离,氢氧根离子来自水的电离和弱碱NH3·H2O的电离,是少量的,而Cl-来自于盐NH4Cl的电离,NH4+大部分来自盐NH4Cl的电离,少部分来自NH3·H2O的电离,Cl-和NH4+是大量的,所以c(Cl-)=c(NH4+) >c(H+)=c(OH-),C不符合题意;
D、在C点形成等浓度的氨水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根据物料守恒:c(NH4+)+c(NH3·H2O) =2c(Cl-),D符合题意;
故选D。
【题目】W、X、Y、Z、M、R为6种短周期元素。W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其周期数,X+与Ne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Y原子与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Y、Z、M、R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Z | M | R | ||
Y |
(1)Z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为________。
(2)R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
(3)X与M以1:1形成的化合物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_。
(4)Y的最高价氧化物与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Y与Z 形成相对分子量为144的化合物与M的简单氢化物反应,生成最简单的烃和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M与R可形成M2R2分子,该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则M2R2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中和滴定”原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用I2O5可定量测定CO的含量,该反应原理为5CO+I2O55CO2+I2。其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250 mL(标准状况)含有CO的某气体样品通过盛有足量I2O5的干燥管中在170 ℃下充分反应;
②用水一乙醇液充分溶解产物I2,配制100 mL溶液;
③量取步骤②中溶液25.00 mL于锥形瓶中,然后用0.01 mol·L-1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消耗标准Na2S2O3溶液的体积如表所示。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
滴定前读数/mL | 2.10 | 2.50 | 1.40 |
滴定后读数/mL | 22.00 | 22.50 | 21.50 |
(1)步骤②中配制100 mL待测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的名称是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和____________________。
(2)Na2S2O3标准液应装在__________(填字母)中。
(3)指示剂应选用__________,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气体样品中CO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已知:气体样品中其他成分不与I2O5反应:2Na2S2O3+I2=2NaI+Na2S4O6)
(5)下列操作会造成所测CO的体积分数偏大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滴定终点俯视读数
b.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
c.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没有气泡
d.配制100 mL待测溶液时,有少量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