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7.下列有关焰色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氯化钠在火焰上灼烧时使火焰呈黄色,是因为氯化钠发生了分解反应 | |
B. | 用焰色反应可以鉴别KCl和KNO3 | |
C. | 连续做两个样品时,应将铂丝用硫酸洗净并灼烧到无特殊焰色 | |
D. | 如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能够观察到紫色火焰,则肯定有K元素,可能有Na元素 |
分析 A.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
B.金属元素有焰色反应;
C.做焰色实验的铂丝在每次实验后应用盐酸洗干净,不用硫酸,因为硫酸盐难挥发;
D.蓝色钴玻璃可滤去黄光.
解答 解:A.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是物理性质,氯化钠不分解,故A错误;
B.金属元素有焰色反应,钾离子的焰色反应颜色相同,故B错误;
C.做焰色实验的铂丝在每次实验后应用盐酸洗干净,氯化氢易挥发,不用硫酸,因为硫酸盐难挥发,故C错误;
D.蓝色钴玻璃可滤去黄光,不能确定是否含有钠离子,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的检验,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实验的严密性的评价,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7.下列固体物质溶于水,再将其溶液加热、蒸发结晶、再灼烧,能得到化学组成与原固体物质相同的是( )
①胆矾 ②氯化铝 ③硫酸铝 ④Na2CO3 ⑤NaHCO3 ⑥高锰酸钾.
①胆矾 ②氯化铝 ③硫酸铝 ④Na2CO3 ⑤NaHCO3 ⑥高锰酸钾.
A. | ③④ | B. | ①③④ | C. | ①②③④⑤ | D. | 全部 |
8.根据下列操作及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序号 | 操作及现象 | 结论 |
A | 将0.1mol•L-1氨水稀释成0.01mol•L-1,测得pH由11.1变成 10.6 | 稀释后NH3•H2O的电离程度增大 |
B | 常温下,测得饱和Na2CO3溶液的pH大于饱和NaHCO3溶液 | 常温下水解程度:CO32->HCO3- |
C | 向25mL冷水和沸水中分别滴入5滴FeCl3饱和溶液,前者为黄色,后者为红褐色 | 温度升高,Fe3+的水解程度增大 |
D | 明矾可用于净水 | 明矾在水中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有吸附性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5.等质量的O2和CO2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物质的量之比为8:11 | B. | 密度比8:11 | ||
C. | 体积比为11:8 | D. | 原子个数之比为11:12 |
12.下列每组的物理量,不能求物质的量的是(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物质的粒子数 | 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 | 固体体积 | 溶质的质量分数 | 非标准状况物质的质量 |
阿伏加德罗常数 | 标准状况气体体积 | 固体密度 | 溶液的体积 | 物质的 摩尔质量 |
A. | ①③ | B. | ③④ | C. | ②③④ | D. | ③④⑤ |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第ⅠA族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 |
B. | 第ⅣA族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只能形成原子晶体 | |
C. | 第ⅥA族元素形成的单质,常温下有气、液、固三种状态 | |
D. | 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呈现周期性变化 |
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 |
B. | Al与稀H2SO4:Al+2H+→Al3++H2↑ | |
C. | 偏铝酸钠溶液中加过量HCl:AlO2-+4H+=Al3++2H2O | |
D. | 氯化铝溶液中加氨水:Al3++3OH-→Al(OH)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