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3.如图为1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用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的图示.(1)盐酸的浓度为0.09mol/L.
(2)NaOH溶液的浓度为0.03mol/L.
(3)当滴加NaOH溶液至26mL时,溶液的pH为2+lg3.
(4)从图中pH变化曲线可知:中和滴定的速度只能是先快后慢,不能成线流,过量一滴引起的pH变化很大.
分析 设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HCl)、c(NaOH),当NaOH溶液体积为20mL,利用关系式HCl~NaOH结合图象可知,酸过量,c(H+)=$\frac{10c(HCl)-20c(NaOH)}{30}$=0.01mol/L,当NaOH溶液体积为30mL,利用关系式HCl~NaOH,结合图象可知,溶液呈中性,恰好反应,即10c(HCl)=30c(NaOH),联立方程组计算,据此解答(1)(2);
(3)根据n=cV分别计算出氯化氢、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然后计算出混合液中氢离子浓度,最后计算出混合液的pH;
(4)根据中和滴定中正确的操作方法解答.
解答 解:设该盐酸、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HCl)、c(NaOH),
当NaOH溶液体积为20mL,结合图象可知,酸过量,则:c(H+)=$\frac{10c(HCl)-20c(NaOH)}{30}$═0.01mol/L ①,
当NaOH溶液体积为30mL,结合图象可知,溶液呈中性,恰好反应,即:10C(HCl)=30c(NaOH)②,
由①②联立解得:c(HCl)=0.09mol/L、c(NaOH)=0.03mol/L,
(1)根据计算可知,该盐酸的浓度为0.09mol/L,
故答案为:0.09mol/L;
(2)根据以上计算可知,该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3mol/L,
故答案为:0.03mol/L;
(3)当滴加NaOH溶液至26mL时,根据图象可知,混合液一定为酸性,则混合液中氢离子浓度为:$\frac{0.09mol/L×0.01L-0.03mol/L×0.026L}{0.01L+0.026L}$=$\frac{1}{3}$×10-2mol/L,混合液的pH=-lg$\frac{1}{3}$×10-2=2+lg3,
故答案为:2+lg3;
(4)从滴定曲线中pH变化可知,中和滴定的速度只能是先快后慢,不能成线流,否则过量一滴引起的pH变化很大,
故答案为:先快后慢,不能成线流;很大.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及溶液pH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明确溶液酸碱性与溶液pH的关系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溶液pH的表达式及计算方法,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A. | 1 mol苯甲酸在浓H2SO4存在下与足量乙醇反应可得1 mol苯甲酸乙 | |
B. | 对苯二甲酸() 与乙二醇(HOCH2CH2OH)能通过加聚反应制取聚酯纤维 ( ) | |
C. | 分子式为C5H12O的醇,能在铜催化下被O2氧化为醛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 | |
D. | 分子中的所有原子有可能共平面 |
(1)曲线Ⅰ、Ⅱ对应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为K1>K2(填“>”、“<”或“=”).
(2)一定温度下,在容积均为1L,且固定的两个密闭容器中,按如下方式加入反应物,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容器 | 甲 | 乙 |
反应物投入量 | 1molCO2,3mol H2 | 2mol CO2,6mol H2 |
①平衡后乙中的压强(p乙)和甲中的压强(p甲)关系为c
a.P乙=2p甲 b.P乙>2P甲 c.P乙<2p甲 d无法确定
②平衡后乙中CH3OH(g)的浓度为b
a.等于0.8mol•L-1 b.大于0.8mol•L-1 c.小于0.8mol•L-1 d.无法确定
(3)一定温度下,此反应若在恒压容器中进行,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bd;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H2的体积分数不变 c.c(H2)=3c(CH3OH)
d.容器中密度不变 e.2个C=O断裂的同时有3个H-H断裂
(4)若将反应物CO2改为CO,也能合成甲醇:CO(g)+2H2(g)?CH3(OH)(g)△H=-90.8kJ•mol-1
如图2是在容积为1L的恒容容器中,在230℃、250℃和270℃三种温度下,H2和CO的起始组成比(起始时CO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与CO的平衡转化率的关系图.反应CO(g)+2H2(g)?CH3OH(g)的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frac{c(C{H}_{3}OH)}{c(CO)•{c}^{2}({H}_{2})}$;曲线Z对应的温度是270℃;若增大H2的用量,该反应的热效应最大值为略小于90.8kJ.
① ② ③ ④C2H4 ⑤CH2═CH-CH═CH2 ⑥C3H6 ⑦ ⑧
A. | ④和⑧ | B. | ①②和③ | C. | ⑦和⑧ | D. | ④⑥和⑧ |
A. | 水沸腾汽化 | B. | 水加热到1500℃开始分解 | ||
C. | 熔融的氯化钠 | D. | NaOH溶于水 |
A. | 金属原子的核外电子在金属晶体中都是自由电子 | |
B. | 镁型和铜型的原子堆积方式空间利用率最高 | |
C. | 金属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失去的电子数越多,其还原性越强 | |
D. | 温度升高,金属的导电性将变大 |
A. | 铝同氧气反应生成稳定的保护层 | B. | 铝是热的良导体 | ||
C. | 铝是强还原剂,铝热反应放热 | D. | 铝合金强度大 |
A. | 由图象Ⅰ可知,该反应在T1、T3处达到平衡 | |
B. | 由图象Ⅰ可知,该反应的△H>0 | |
C. | 图象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6Y?3Z | |
D. | 由图象Ⅱ可知,相同条件下起始时投入0.1mol•L-1 Y、0.3mol•L-1 Z和0.4mol•L-1 Z反应,达到平衡后,Z的浓度为0.4mol•L-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