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1.磷矿石的主要成分是Ca5F(PO4)3,并含有少量MgO、Fe2O3等杂质.工业上以磷矿石为原料制备H3PO4,一种生产流程如下:已知:Ca5F(PO4)3+7H3PO4→5Ca(H2PO4)2+HF
(1)写出有关操作的名称:Ⅰ过滤、Ⅲ萃取.工艺流程中设计操作Ⅱ与Ⅲ的目的是除去磷酸粗品中的杂质Mg2+、Fe3+等.
(2)若在实验室里采用此种方法溶解磷矿石,请写出必须的实验注意事项,并说明理由:不能使用玻璃器皿,因为HF会腐蚀玻璃或要在密闭系统中进行,因为HF有剧毒.
(3)磷矿石也可直接用硫酸溶解,两种工艺相比,该工艺的优点是避免生成的石膏沉积在磷矿石表面,阻碍反应顺利进行.
(4)测定产品磷酸的浓度可采用滴定法.准确量取10.00mL磷酸产品(密度为1.526g/cm3)溶于水配成1L溶液;取稀释后的溶液20.00mL,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0.103mol/L标准NaOH溶液滴定;当观察到溶液恰好变色,且在半分钟内不变色,即为滴定终点(生成NaH2PO4),消耗标准溶液20.16mL.该实验过程中需要的定量仪器有滴定管、1000mL容量瓶(写名称).
(5)若理论上滴定应耗用标准溶液20.20mL,则相对误差为-0.2%(按近似计算法则).该产品中磷酸的质量分数为0.667(保留3位小数).
分析 磷矿石的主要成分是Ca5F(PO4)3,并含有少量MgO、Fe2O3等杂质,磷矿石加入稀磷酸溶解生成磷酸二氢钙和氟化氢,加入硫酸沉淀除除氟,过滤得到彻底石膏,滤液为磷酸粗品,磷酸粗品中含有H+、Ca2+、Mg2+、Fe3+离子,加入萃取剂萃取,分液后再加入水反萃取,用来除去磷酸粗品中的杂质Mg2+、Fe3+等,得到溶液浓缩得到较纯净的磷酸;
(1)操作Ⅰ通过过滤分离出石膏,根据图示,磷酸粗品中含有H+、Ca2+、Mg2+、Fe3+离子,操作Ⅱ、Ⅲ是萃取和反萃取,用来除去磷酸粗品中的杂质Mg2+、Fe3+等;
(2)HF具有腐蚀性,能够腐蚀玻璃,不能使用玻璃仪器溶解磷矿石;
(3)直接用硫酸溶解磷矿石,生成的石膏会沉积在磷矿石表面;
(3)根据萃取操作用到的仪器完成;根据萃取操作中对萃取剂要求分析;
(4)定量仪器是准确量取溶液的滴定管,配制1L溶液的容量瓶;
(5)相对误差=$\frac{计算值-测量值}{测量值}$,根据生成产物NaH2PO4和氢氧化钠的关系式及滴定数据,计算出磷酸产品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1)操作Ⅰ通过过滤分离出石膏,根据图示,磷酸粗品中含有H+、Ca2+、Mg2+、Fe3+离子,操作Ⅱ、Ⅲ是萃取和反萃取,萃取时,必须满足萃取剂与水互不相溶、萃取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工艺流程中设计操作Ⅱ与Ⅲ的目的是用来除去磷酸粗品中的杂质Mg2+、Fe3+等;
故答案为:过滤;萃取;除去磷酸粗品中的杂质Mg2+、Fe3+等;
(2)若在实验室里采用此种方法溶解磷矿石,由于HF具有腐蚀性,能够腐蚀玻璃,所以不能使用玻璃仪器,或要在密闭系统中进行,因为HF有剧毒,
故答案为:不能使用玻璃器皿,因为HF会腐蚀玻璃或要在密闭系统中进行,因为HF有剧毒;
(3)如果直接用硫酸溶解磷矿石,生成的石膏会沉积在磷矿石表面,该工艺避免了生成的石膏沉积在磷矿石表面,
故答案为:避免生成的石膏沉积在磷矿石表面;
(4)准确量取10.00mL磷酸产品(密度为1.526g/cm3)溶于水配成1L溶液;取稀释后的溶液20.00mL,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0.103mol/L标准NaOH溶液滴定,该实验过程中需要的定量仪器有准确量取溶液的滴定管,配制溶液所需的1000mL的容量瓶;
故答案为:滴定管、1000mL容量瓶;
(5)相对误差=$\frac{计算值-测量值}{测量值}$×100%=$\frac{20.16-20.20}{20.20}$×100%=-0.2%,
磷酸产品的质量是:10.00mL×1.526g/cm3=15.26g,1L磷酸产品配成的溶液消耗0.103mol/L标准NaOH溶液的体积为:20.16mL×$\frac{1000}{20}$=1.008L,
磷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关系式为:H3PO4~NaH2PO4~NaOH,n(H3PO4)=n(NaOH)=0.103mol/L×1.008L≈0.1040mol,
所以该磷酸产品的质量分数为:$\frac{98g/mol×0.1040mol}{1.526g/c{m}^{3}×10ml}$×100%≈66.7%,
故答案为:-0.2%;66.7%.
点评 本题通过工业上以磷矿石为原料制备H3PO4的常用方法,充分考查了实验分析及实验操作知识,流程分析判断,物质性质和实验基本操作的理解应用,注意绝对误差和质量分数的计算应用,本题难度中等.
A. |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不一定都是以p6结束 | |
B. | 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 | |
C. | 其原子与同周期ⅠA、ⅡA族阳离子具有相同电子排布式 | |
D. | 原子半径比同周期ⅦA族元素原子的大 |
A. | NaOH溶液 | B. | 稀硫酸 | C. | 稀硝酸 | D. | 稀盐酸 |
主族 周期 |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0族 |
2 | ① | ② | ③ | |||||
3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
4 | ⑨ |
(3)最高价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的元素是Al;写出它的氧化物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2O3+2OH-═2AlO2-+H2O
(4)用电子式表示元素④与⑥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该化合物属于离子(填“共价”或“离子”)化合物.
(5)表示①与⑦的化合物的电子式,该化合物是由极性(填“极性”“非极性”下同)键形成的.
A. | 一定条件下,1molN2和3mol H2充分反应,生成物中的 N-H键的数目为6NA | |
B. | 23g NO2和 N2O4的混合物中原子总数为1.5NA | |
C. | 1L 0.1mol•L-1的Na2S溶液中S2- 与 HS- 的总数为0.1NA | |
D. | 向FeI2溶液中通入适量的氯气,当有1molFe2+被氧化时,总共转移电子的数目为NA |
A. | HCl | B. | CH3Cl | C. | CHCl3 | D. | CCl4 |
组别 | C(HCL)(mol/L) | 温度(℃) | 状态 |
1 | 2.0 | 25 | 块状 |
2 | 2.5 | 30 | 块状 |
3 | 2.5 | 50 | 块状 |
4 | 2.5 | 30 | 粉末状 |
A. | 3-4-1-2 | B. | 1-2-4-3 | C. | 4-2-3-1 | D. | 4-3-2-1 |
A. | 2 C6H5ONa+H2O+CO2→2 C6H5OH+Na2CO3 | |
B. | C6H5ONa+H2O+CO2→C6H5OH+NaHCO3 | |
C. | C6H5OH+Na2CO3→C6H5ONa+NaHCO3 | |
D. | C6H5OH+NaHCO3→C6H5ONa+H2CO3 |
A. | 分子间的作用 | B. | 非极性共价键 | C. | 离子键 | D. | 配位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