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A、B、C、D、E5种微粒,它们可能是原子或离子,并且组成它们的元素的原子序数都小于18。A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多5个;金属原子B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比前一周期的同族元素多8个,其单质不能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C元素有3种同位素:C1、C2、C3,C1的质量数分别为C2、C3的和;D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显碱性;E是由两种不同元素组成的带负电荷的微粒,它共有2个原子核10个电子,E极易与C+结合成中性微粒。
(1)写出五种微粒的表示符号: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写出C的同位素名称:C1________、C2________、C3________。
(3)C和D形成的10个电子的分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
【答案】 F Na H N OH 氕 氘 氚 NH3
【解析】A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多5个,说明它的电子层排布为2、7,为F;金属原子B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比前一周期的同族元素的原子多8个,说明它是Na、Mg、Al中的一种,又因不能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说明其可与冷水反应,即B为Na;C元素有3种同位素:C1、C2、C3,C1的质量数分别为C2、C3的和,说明是H的3种同位素氕、氘、氚;D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显碱性,说明是氨气,D为N;E极易与C+结合成中性微粒,C+为H+,所以E为OH。
(1)写出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五种微粒的符号分别是F、Na、H、N、OH。(2)C的同位素名称分别是C1是氕、C2是氘、C3是氚。(3)C和D形成的10个电子的分子的化学式为NH3。
【题目】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mol充入10L 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2Z(g)△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min | 2 | 4 | 7 | 9 |
n(Y)/mol | 0.12 | 0.11 | 0.10 | 0.10 |
A.反应前2min的平均速率ν(Z)=2.0×10﹣5 mol/(Lmin)
B.4min时,ν(逆)>ν(正)
C.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
D.7min时,反应还未达到平衡状态
【题目】工业上,CH3OH也可由CO和H2合成.参考合成反应CO(g)+2H2(g)CH3OH(g)的平衡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温度/℃ | 0 | 100 | 200 | 300 | 400 |
平衡常数 | 667 | 13 | 1.9×10﹣2 | 2.4×10﹣4 | 1×10﹣5 |
A.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该反应在低温下不能自发进行,高温下可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S<0
C.在T℃时,1L密闭容器中,投入0.1mol CO和0.2mol H2 , 达到平衡时,CO转化率为50%,则此时的平衡常数为100
D.工业上采用稍高的压强(5MPa)和250℃,是因为此条件下,原料气转化率最高
【题目】某化学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实验内容及记录)
实验编号 | 实验温度 | 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 | 溶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 | |||
0.6mol/L H2C2O4溶液 | H2O | 3mol/L 稀H2SO4溶液 | 0.05mol/L KMnO4溶液 | |||
① | 25 | 3.0 | V1 | 2.0 | 3.0 | 1.5 |
② | 25 | 2.0 | 3.0 | 2.0 | 3.0 | 2.7 |
③ | 50 | 2.0 | V2 | 2.0 | 3.0 | 1.0 |
(1)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________,V2=__________。
(2)实验①、②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编号)。
(4)利用实验1中的数据,计算用KMnO4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
(5)该小组同学根据经验绘制了n(Mn2+)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1所示,但有同学查阅已有的实验资料发现,该实验过程中n(Mn2+)随时间变化的实际趋势如图2所示。
该小组同学根据图2所示信息提出了新的假设,并设计以下实验方案继续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编号 | 实验温度/℃ | 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 | 再向试管中加入某种固体 | 溶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 | |||
0.6mol/L H2C2O4溶液 | H2O | 3mol/L 稀H2SO4溶液 | 0.05mol/L KMnO4溶液 | ||||
④ | 25 | 2.0 | 3.0 | 2.0 | 3.0 | MnSO4 | t |
①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成立,应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