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碳酸钠可以除苯中的苯酚.√(判断对错)分析 苯酚为石炭酸,是酸性比碳酸还弱的酸,碳酸钠和苯酚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 解:苯酚为石炭酸,是酸性比碳酸还弱的酸,碳酸钠和苯酚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两者均为盐溶液,溶于水,与苯分层,然后分液即可,故利用碳酸钠可以除去苯中的苯酚,故正确,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苯酚的性质,注意苯酚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苯酚钠,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0.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用陶瓷坩埚熔化氢氧化钠固体 | |
B. | 用碱式滴定管准确量取15.00mLKMnO4溶液 | |
C. | 用如图所示操作排除碱式滴定管中的气泡 | |
D. | 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分液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 |
11.如表各选项中对应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 象 | 结 论 |
A | 在试管中滴入适量C2H5X与NaOH溶液,振荡、加热、静置分层后,取水层加稀硝酸酸化,再滴加数滴AgNO3溶液 | 淡黄色沉淀 | 证明卤代烃中含有溴元素 |
B | 将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置于某无机酸浓溶液的试剂瓶口 | 有大量白烟 | 该无机酸一定为盐酸 |
C | 在大试管中依次加入适量丁醇、过量乙酸、几滴浓硫酸,混合后塞上带长导管的试管塞,放在石棉网上方空气中加热至120℃左右 | 反应液沸腾,冷却静置,上层油状透明液体有水果香味 | 该油状液体为乙酸丁酯 |
D | 在简易启普发生器中向石灰石中加入浓醋酸,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 苯酚钠溶液产生浑浊 | 酸性:醋酸>碳酸>苯酚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15.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A. | 该装置可模拟工业制取氯化氢 | |
B. | 如图实验装置可以处理Cl2尾气,并防止倒吸 | |
C. | 如图实验制取少量的Fe(OH)3胶体 | |
D. | 如图实验装置可除去CO2气体中含有的少量HCl杂质 |
12.根据官能团的分类,分子式为C7H8O的芳香族化合物共有( )种.
A. | 2 | B. | 3 | C. | 4 | D. | 5 |
5.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CuSO4溶液与Na2CO3溶液的反应原理并验证产物,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I:将CuSO4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一定温度下充分反应至不产生气泡为止,
过滤、冷水洗涤、低温干燥,得到蓝绿色固体.该小组同学猜想此固体为xCuCO3•yCu(OH)2.
(1)为了验证猜想,先进行定性实验.
(2)为进一步确定蓝绿色固体的组成,使用如下装置再进行定量实验.
实验Ⅲ:称取5.190g样品,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装置C和D中.
①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无水氯化钙,装置E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D影响测定结果,反应结束时要通入适量的空气,其作用是使分解产生的水蒸气、二氧化碳气体全部进入装置C、D中吸收.
②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C增重0.270g,装置D增重1.320g.则该蓝绿色固体的化学式为2CuCO3•Cu(OH)2.
(3)若x=y=1,写出CuSO4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SO4+2Na2CO3+H2O=CuCO3•Cu(OH)2↓+CO2↑+Na2SO4.
(4)已知20℃时溶解度数据:S[Ca(OH)2]=0.16g,S[Ba(OH)2]=3.89g.有同学据此提出可将装置D中的澄清石灰水换成等体积的饱和Ba(OH)2溶液,其可能的依据之一是Ba(OH)2溶解度大于Ca(OH)2,相同体积的饱和氢氧化钡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多.
(5)有同学为了降低实验误差,提出如下建议,其中合理的是(填字母序号).
A.加热装置B前,先通空气一段时间后再称量C、D的初始质量
B.将D换为盛有碱石灰的U形管
C.将C、D颠倒并省去E装置.
实验I:将CuSO4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一定温度下充分反应至不产生气泡为止,
过滤、冷水洗涤、低温干燥,得到蓝绿色固体.该小组同学猜想此固体为xCuCO3•yCu(OH)2.
(1)为了验证猜想,先进行定性实验.
实验序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实验Ⅱ | 取适量蓝绿色固体,加入足量稀硫酸 | 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产生无色气体 | 蓝绿色固体中含有C${{O}_{3}}^{2-}$ |
实验Ⅲ:称取5.190g样品,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装置C和D中.
①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无水氯化钙,装置E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D影响测定结果,反应结束时要通入适量的空气,其作用是使分解产生的水蒸气、二氧化碳气体全部进入装置C、D中吸收.
②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C增重0.270g,装置D增重1.320g.则该蓝绿色固体的化学式为2CuCO3•Cu(OH)2.
(3)若x=y=1,写出CuSO4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SO4+2Na2CO3+H2O=CuCO3•Cu(OH)2↓+CO2↑+Na2SO4.
(4)已知20℃时溶解度数据:S[Ca(OH)2]=0.16g,S[Ba(OH)2]=3.89g.有同学据此提出可将装置D中的澄清石灰水换成等体积的饱和Ba(OH)2溶液,其可能的依据之一是Ba(OH)2溶解度大于Ca(OH)2,相同体积的饱和氢氧化钡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多.
(5)有同学为了降低实验误差,提出如下建议,其中合理的是(填字母序号).
A.加热装置B前,先通空气一段时间后再称量C、D的初始质量
B.将D换为盛有碱石灰的U形管
C.将C、D颠倒并省去E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