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8.下列物质 ①乙烷 ②乙炔 ③甲苯 ④苯 ⑤聚乙烯 ⑥乙醇,其中既能与溴水反应又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是( )A. | ②③④⑤ | B. | ②⑤⑥ | C. | ② | D. | ②⑤ |
分析 题给物质中,能与溴水反应的应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官能团,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反应,应具有还原性,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或为苯的同系物等,以此解答.
解答 解:①乙烷性质稳定,与溴水、酸性高锰酸钾都不反应;
②乙炔含有不饱和键,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既能与溴水反应又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③甲苯与溴水不反应,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④苯性质稳定,与溴水、酸性高锰酸钾都不反应;
⑤聚乙烯不含不饱和键,与溴水、高锰酸钾都不反应;
⑥乙醇与溴水不反应,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则既能与溴水反应又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是②.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以及反应类型的判断,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8.X、Y、Z、R是中学化学常见的4种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在周期表前20号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X、Y可以形成YX型离子化合物,且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Z、R可以形成共价分子RZ,两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结构,R显+1价.回答下列问题:
(1)Y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2H2O=2KOH+H2↑.
(2)R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戊周期ⅦA族.
(3)根据原子结构理论预测:按X、Z、R顺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X、Z、R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及弱的顺序是Cl>Br>I(填写元素符号).
(4)为了证明这一结论,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乙同学分析后认为:用甲同学的实验设计比较R、Z的非金属性不够严谨,你认为他的理由可能是实验I结束后Cl2可能剩余.
丙同学为了比较R、Z的非金属性,在甲同学方案的基础上补充设计了如下实验:
向Y、Z、R简单离子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少许CCl4,滴加少量X单质的水溶液,振荡,观察CCl4层的颜色.
丙同学的设计依据是在含有I-、Br-离子溶液中加入少量Cl2,还原性强的物质先被氧化.
(1)Y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2H2O=2KOH+H2↑.
(2)R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戊周期ⅦA族.
(3)根据原子结构理论预测:按X、Z、R顺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X、Z、R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及弱的顺序是Cl>Br>I(填写元素符号).
(4)为了证明这一结论,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序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 |
实验Ⅰ | 向YZ的水溶液中,加入少许CCl4,逐滴滴加X单质的水溶液,振荡. | CCl4层颜色变成橙红色 |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2+2Br-=2Cl-+Br2. |
实验Ⅱ | 向上述溶液中加入少量YR的水溶液,振荡. | CCl4层颜色变成紫红色 |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Br2+2I-=2Br-+I 2. |
丙同学为了比较R、Z的非金属性,在甲同学方案的基础上补充设计了如下实验:
向Y、Z、R简单离子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少许CCl4,滴加少量X单质的水溶液,振荡,观察CCl4层的颜色.
丙同学的设计依据是在含有I-、Br-离子溶液中加入少量Cl2,还原性强的物质先被氧化.
19.含硒(Se)的保健品已开始进入市场.已知硒与氧同主族,与钾同周期,则下列关于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原子序数为34 | B. | 氢化物比HBr稳定 | ||
C. | 非金属性比硫强 | D. |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显碱性 |
16.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无关 | |
B. |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于化学键变化引起的 | |
C. | 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 | |
D. | 各种物质都储存有化学能,物质的组成、结构不同,所包含的化学能也不同 |
3.元素的电负性的大小可以作为判断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的尺度.表为部分短周期元素的电负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给出的数据,可知元素的电负性越大,非金属性(填“金属性”或“非金属性”)越强.
(2)推测Y为Na(填元素符号),用电子式表示X元素与Y元素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比较Y与Li的金属性强弱,可以选用的方法是ab.
a.Y单质和Li分别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b.Y与Li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的强弱
c.Y单质与LiCl溶液反应
d.比较二者原子半径大小.
元素 | Al | B | Be | C | Cl | X | Li |
电负性 | 1.5 | 2.0 | 1.5 | 2.5 | 3.0 | 4.0 | 1.0 |
元素 | Mg | N | Y | O | P | S | Si |
电负性 | 1.2 | 3.0 | 0.9 | 3.5 | 2.1 | 2.5 | 1.8 |
(2)推测Y为Na(填元素符号),用电子式表示X元素与Y元素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比较Y与Li的金属性强弱,可以选用的方法是ab.
a.Y单质和Li分别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b.Y与Li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的强弱
c.Y单质与LiCl溶液反应
d.比较二者原子半径大小.
13.下列物质各组物质中不能全部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
A. | 氯乙烯、溴乙烯 | B. | 乙烯、乙炔 | C. | 乙烷、乙烯 | D. | 苯、2-丁烯 |
17.下列各组物质中,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
A. | 液溴和溴苯 | B. | 溴苯和苯 | C. | 硝基苯和水 | D. | 苯和硝基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