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8.在一定条件下,萘可与浓硝酸、浓硫酸两种混酸反应生成二硝基化合物,它是1,5-二硝基萘和1,8-二硝基萘的混合物.后者可溶于质量分数大于98%的硫酸,而前者不能.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将这二种异构体分离.在上述硝化产物中加入适量的98.3%硫酸,充分搅拌,用耐酸漏斗过滤,欲从滤液中得到固体1,8-二硝基萘,应采用的方法是( )
A. | 对所得的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 |
B. | 向滤液中缓缓加入水后过滤 | |
C. | 将滤液缓缓加入水中后过滤 | |
D. | 向滤液中缓缓加入Na2CO3溶液后过滤 |
分析 根据题中信息,1.8-二硝基萘可溶于质量分数大于98%的硫酸,当对溶液进行稀释时,1.8-二硝基萘在稀酸溶液中析出,注意稀释浓硫酸时不能将水直接加入酸中,因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而导致液体飞溅,应将浓酸加入到水中,很明显加入Na2CO3溶液处理滤液会造成原料的损耗,不利于循环利用.
解答 解:A.1.8-二硝基萘可溶于质量分数大于98%的硫酸,蒸发不会使1.8-二硝基萘析出,故A错误;
B.因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而导致液体飞溅,应将浓酸加入到水中,故B错误;
C.将滤液缓缓加入水中过滤,防止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而导致液体飞溅,1.8-二硝基萘可溶于质量分数大于98%的硫酸,当对溶液进行稀释时,1.8-二硝基萘在稀酸溶液中析出,故C正确;
D.加入Na2CO3溶液处理滤液会造成原料的损耗,不利于循环利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的选择和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两点,一是1.8-二硝基萘可溶于质量分数大于98%的硫酸,当对溶液进行稀释时,1.8-二硝基萘在稀酸溶液中析出,二是浓硫酸的稀释.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8.下列溶液中微粒间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 0.1mol•L-1的NaHSO3溶液:c(H+)-c(OH-)═c(SO32-)-2(H2SO3) | |
B. | 1 L 0.1 mol•L-1的(NH4)2Fe(SO4)2溶液:c(SO42-)>c(NH4+)>c(Fe2+)>c(H+)>c(OH-) | |
C. | pH相等的CH3COONa、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c(NaOH)<c(CH3COONa)<c(Na2CO3) | |
D. | 向0.01 mol•L-1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c(SO42-)>c(Na+)═c(NH4+)>c(OH-)=c(H+) |
19.碳的一种同位素${\;}_{6}^{14}$C常用于考古研究,一个该原子中含有的中子数是( )
A. | 2 | B. | 6 | C. | 8 | D. | 14 |
16.Ag2CrO4是一种橙红色固体,t℃时,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t℃时,饱和Ag2CrO4溶液中,若增大c(CrO42-),则银离子浓度增大 | |
B. | 在t℃时,Ag2CrO4的Ksp为1×10-12 | |
C. | 在饱和Ag2CrO4溶液中加入K2CrO4,可使溶液由Y点到X点 | |
D. | 在t℃时,Y、Z两点处Ag2CrO4的溶度积常数前者大 |
3.苹果酸的结构简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1mol苹果酸可与3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 | |
B. | 1mol苹果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生成1molH2 | |
C. | 苹果酸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有四组峰,峰面积之比为1:1:2:2 | |
D. | 苹果酸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2种 |
13.下列物质中,化学键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
A. | NaCl、HCl | B. | MgCl2、SO2 | C. | KCl、CCl4 | D. | CO2、H2O |
20.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每克含碘15mg,镁65mg,铜2mg,锌1.5mg,锰1mg.此处所标成分是指( )
A. | 分子 | B. | 原子 | C. | 单质 | D. | 元素 |
17.下列关于“过氧化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过氧化氢可以发生分解反应 | |
B. | 过氧化氢是离子化合物 | |
C. | 过氧化氢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是强酸 | |
D. | 过氧化氢是水的同素异形体 |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1L 1 mol/L的盐酸中所含微粒总数约为2×6.02×1023个 | |
B. | NaHS溶液中HS-的水解方程式为:HS-+H2O?S2-+H3O+ | |
C. | A(s)=B(s)+C(g)△H=+86 kJ/mol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 |
D. | 由水电离出的c(H+)=10-13mol/L的溶液中可能含有:Fe2+、K+、CO32-、NO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