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3.①氧化钠②氢氧化钠③过氧化钠  ④亚硫酸钠,1mol上述固体物质长期放置于空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物质都有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过氧化钠在反应中转移了2 mol电子
C.质量增加的情况是①>③>④>②
D.质量增加的情况是②>①>③>①

分析 ①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化合价没有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②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化合价没有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③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④亚硫酸钠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Na2SO3~Na2SO4,1molNa2SO3转移了2mol电子.

解答 解:①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化合价没有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②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化合价没有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③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④亚硫酸钠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Na2SO3~Na2SO4,1molNa2SO3转移了2mol电子.
A、根据以上分析,①②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Na2O2~Na2CO3,1molNa2O2反应转移了1mol电子,故B错误;
C、①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Na2O~Na2CO3;1molNa2O反应最后增加1molCO2的质量为 44g;
②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NaOH~$\frac{1}{2}$Na2CO3,1molNaOH反应最后增重53-40=13g;
③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Na2O2~Na2CO3,1molNa2O2反应最后增加1molCO的质量为28g;
④亚硫酸钠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钠;Na2SO3~Na2SO4,1molNa2SO3反应后增重16g,所以增重为①>③>④>②,故C正确;
D、根据C的分析,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应用,明确变化过程中的质量变化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4.苯甲酸广泛应用于制药和化工行业,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高锰酸钾氧化甲苯制备苯甲酸(KMnO4中性条件下还原产物为MnO2,酸性条件下为Mn2+

已知:苯甲酸相对分子量122,熔点122.4℃,在25℃和95℃时溶解度分别为0.3g和6.9g.
实验流程:
①往装置A中加入2.7mL(2.3g)甲苯和125mL水,然后分批次加入8.5g稍过量的KMnO4固体,控制反应温度约在100℃,当甲苯层近乎消失,回流不再出现油珠时,停止加热.
②将反应混合物趁热过滤,用少量热水洗涤滤渣,合并滤液与洗涤液,冷却后加入浓盐酸,经操作I得白色较干燥粗产品.
③纯度测定:称取1.220g白色样品,配成100mL苯甲酸溶液,取25.00mL溶液,用0.1000mol/L KOH标准溶液滴定,重复滴定四次,每次消耗的体积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体积(mL)24.0024.1022.4023.90
请回答:
(1)装置A的名称三颈烧瓶.若不用温度计,本实验控制反应温度的措施为沸水浴加热.
(2)白色粗产品中除了KCl外,其他可能的无机杂质为MnCl2
(3)操作②中趁热过滤的目的是防止苯甲酸结晶析出,减少其损失,操作I的名称过滤、干燥.
(4)步骤③中用到的定量仪器有分析天平,分析天平,50mL酸式、碱式滴定管.
(5)样品中苯甲酸纯度为96.00%.
(6)滴定操作中,如果对装有KOH标准溶液的滴定管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则测定结果将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8.某学习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CO2与饱和NaCO2溶液反应制备NaHCO3实验


(1)选取必要的实验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为③①②(填序号)
(2)为确定制得的固体样品是纯净的NaHCO3,小组同学提出下列实验方案
甲方案:将样品溶液与饱和澄清石灰水反应,观察现象
乙方案:将样品溶液与BaCl4,观察现象
丙方案:测得pH法
丁方案:热重分析法
①判定甲方案不可行(填“可行”或“不可行”)
②为判断乙方案的可行性,某同学用分析纯的NaHCO3配制的溶液,与BaCl4溶液等体积混合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NaHCO3溶液
BaCl3浓度
0.2mol•L-10.1mol•L-10.02mol•L-1
0.2mol•L-1浑浊浑浊少许浑浊
0.1mol•L-1浑浊少许浑浊无现象
0.02mol•L-1少许浑浊无现象无现象
①此实验已可说明乙方案是不可行的.请结合以下数据,并通过计算说明产生浑浊的原因.答:Q=c(Ba2+)×c(CO32-)=$\frac{0.2}{2}$×0.0011=1.1×10-4>5.1×10-9
[已知0.1mol•L-1NaHCO3溶液电离出的c(CO32-)为0.0011mol•L-1,Ksp(BaCO3)=5.1×10-9]
②产生浑浊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HCO3-=BaCO3↓+CO2↑+H2O.
③使用pH计进行测定的丙方案是取等质量的固体样品和分析纯NaHC03样品分别溶解于等量的水中,分别用pH计测pH.
(3)某溶液中含有I-、Cl-等离子,取一定量的浓缩液,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当AgCl开始沉淀时,溶液中$\frac{c({I}^{-})}{c(C{l}^{-})}$为:4.8×10-7,已知Ksp(AgCl)=1.8×10-10,Ksp(Agl)=8.5×10-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