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8.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选项 | ①中物质 | ②中物质 | 预测②中的现象 |
A | 稀盐酸 | 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 | 立即产生气泡 |
B | 浓硝酸 | 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 | 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 |
C | 氯化铝溶液 | 浓氢氧化钠溶液 | 立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
D | 氨水 | 硝酸银溶液 |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A.先发生盐酸与NaOH的中和反应;
B.常温下Al遇浓硝酸发生钝化;
C.NaOH过量时与氯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
D.氨水滴入硝酸银溶液,先生成AgOH,后继续反应生成银氨溶液.
解答 解:A.先发生盐酸与NaOH的中和反应,则不能立即生成气体,故A错误;
B.常温下Al遇浓硝酸发生钝化,则不能观察到大量红棕色气体,故B错误;
C.NaOH过量时与氯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则不能立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故C错误;
D.氨水滴入硝酸银溶液,先生成AgOH,后继续反应生成银氨溶液,则观察到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实验装置的作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实验的结合,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6.化学家创造出一种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清水高三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 |
B. | 干水是纯净物 | |
C. | 用干水吸收CO2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 |
D. | 干水吸收CO2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
17.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
A. | 调味剂 | B. | 防腐剂 | C. | 增稠剂 | D. | 着色剂 |
6.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 热稳定性:HBr<HCl<HF | B. | 原子半径:I<Br<Cl | ||
C. | 酸性:HClO4<HBrO4<HIO4 | D. | 非金属性:F<Cl<Br |
10.温度为t℃时,在10mL1.0mol/L的盐酸中,逐滴滴入xmol/L的氨水,随着氨水遂渐加入,溶液中的温度变化曲线(曲线I)和pH变化曲线(曲线II)如图所示(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 | c点时,c(NH3•H2O)=1.0mol•L-1 | B. | a点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 ||
C. | b点时,c(NH4+)>c(Cl-)>c(H+)>c(OH-) | D. | c点时,c(NH3•H2O)=$\frac{x-1}{2}$mol•L-1 |
7.下列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 )
A. | 乙烯的最简式:CH2 | B. | S2-的结构示意图: | ||
C. | NH3的结构式: | D. | HCl的电子式: |
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1 mol N2所含有的原子数为NA | |
B. | 标准状况下,22.4 L水中含有的水分子数为NA | |
C. | 标准状况下,22.4 LHF所含的分子数为NA | |
D. | 24 g O2分子和24 g O3分子所含的分子数不相等,氧原子数目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