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装置来一次性完成碳族元素中C与Si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乙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来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据如图回答:

(1)甲同学设计实验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选用的化学试剂:B____________,其作用为___________

(3)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如图回答:

乙同学的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Ⅳ.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置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

(4)写出B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中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甲、乙两同学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逐渐减弱,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

【答案】 较强酸制较弱酸 饱和NaHCO3 溶液 吸收挥发出来的HCl气体 CO2+SiO32-+H2O=H2SiO3+CO32_或2CO2+SiO32-+2H2O=H2SiO3+2HCO3_ Cl2+2Br- =Br2+2Cl- 湿润淀粉KI试纸变蓝 确认装置C的黄色溶液无Cl2,否则Cl2也能氧化KI溶液,对溴置换碘的实验造成干扰(合理即可)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对最外层电子引力减小(合理即可)

【解析】(1)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所以甲同学设计实验的依据是较强酸制较弱酸;(2)由于盐酸和碳酸盐反应生成的CO2中含有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所以在通入硅酸钠溶液中之前需要先除去氯化氢,则选用的化学试剂为饱和NaHCO3 溶液;(3)C中反应是CO2与可溶性硅酸盐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SiO32-+H2O=H2SiO3↓+CO32_或2CO2+SiO32-+2H2O=H2SiO3↓+2HCO3_;(4)氯气具有氧化性,能把溴离子氧化为单质溴,则B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Br2+2Cl-;(5)氯气能把碘化钾氧化为单质碘,碘遇淀粉显蓝色,则A中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湿润淀粉KI试纸变蓝;(6)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说明氯气已经完全被消耗,所以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确认装置C的黄色溶液无Cl2,否则Cl2也能氧化KI溶液,对溴置换碘的实验造成干扰;(7)综合甲、乙两同学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逐渐减弱,这是由于同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引力减小,导致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