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1)右图是1mol NO2和1mol 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己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由此可知反应:的焓变为 。
(3)在一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t的关系如下表:
请完成下列问题:
①试比较K1、K2的大小,K1 K2(填写“>”“=”或“<”)
②下列各项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的是 (填写字母序号)
A.容器内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
B.2v(正)(N2)=v(逆)(H2)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E.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F.混合气体中各成分的浓度不再改变
【答案】(1)NO2(g)+CO(g) = CO2(g)+NO(g) △H=-234kJ/mol;
(2)+131.3kJ/mol;
(3)①>;②C、E、F
【解析】
试题分析:(1)从1mol NO2和1mol 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可以看出,反应NO2(g)+CO(g) = CO2(g)+NO(g)中反应物的总键能为134kJ/mol,生成物的总键能为368kJ/mol,△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134kJ/mol -368kJ/mol =-234kJ/mol,答案为:-234kJ/mol;
(2)已知反应①C(s)+O2(g)=CO2(g) △H1=-393.5kJ/mol,反应②2H2(g)+O2(g)=2H2O(g) △H2=-483.6kJ/mol,反应③CO(g)+1/2O2=CO2(g) △H3=-283.0kJ/mol,根据盖斯定律①-②/2-③得:反应C(s)+H2O(g)=CO(g)+H2(g) △H=+131.3kJ/mol,答案为:+131.3kJ/mol;
(3)①N2(g)+3H2(g) 2NH3(g) △H<0,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所以K1>K2,答案为:>;②N2(g)+3H2(g) 2NH3(g) △H<0,是一个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A.容器内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不能证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A错误;B.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2v(正)(N2)=v(逆)(H2)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B错误;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C正确;D.根据密度等于质量比上体积,可知反应过程中气体的总质量不变 ,气体的体积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D错误;E.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混合气体的质量比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说明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达到平衡,E正确;F.混合气体中各成分的浓度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F正确,答案为:CEF.
【题目】Ⅰ、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A逐滴加入B中:
(1)若B为CaCO3,C为C6H5ONa溶液,实验观察到小试管内溶液变浑浊,则酸A比碳酸的酸性_____(填强、弱)。然后往烧杯中加入沸水,可观察到试管C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2)若A是浓氨水,B是生石灰,实验中观察到C溶液先形成沉淀,然后沉淀溶解,当溶液恰好澄清时,关闭E,然后向烧杯中加入热水,静置片刻,观察到试管壁出现光亮的银镜,则C是葡萄糖与_____(写化学式)的混合液,仪器D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Ⅱ、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正丁醛。
发生的反应如下: CH3CH2CH2CH2OHCH3CH2CH2CHO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沸点/℃ | 密度/(g·cm-3) | 水中溶解性 | |
正丁醇 | 117.2 | 0.8109 | 微溶 |
正丁醛 | 75.7 | 0.8017 | 微溶 |
实验步骤如下:
将6.0gNa2Cr2O7放入100mL烧杯中加30m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mL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中。在A中加入4.0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汽出现时,开始滴加B中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在E中收集90℃以下的馏分。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75—77℃馏分,产量2.0g。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能否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 (填“能”或“不能”),请说明理由 。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 。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
(3)上述装置图中,B仪器的名称是 ,D仪器的名称是 。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A.润湿 B.干燥 C.检漏 D.标定
(5)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水时,水在 层(填“上”或“下”)。
(6)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其原因是 。
(7)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