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真义堂记

归有光

昆山治之西,有地名真义。其水曰真义浦,其里曰真义村。太湖之水,遶郡城娄门东出,经昆山入海。自昔湖瀼相连,茫然巨,疑古之所谓三江、五湖,或有在于此者。其后通漕筑塘,水迹非其故久矣。真义在今所谓致和塘上,今之塘,盖即古之江也。其浦则自巴城湖南来,并其村之东,而南入于塘。巴城以西,有包湖、傀儡荡、鳗鲡湖。诸湖相灌输,或束或,乍大乍小,而阳城湖最大。从西北望之,水与天际,真泽国也。

世传梁天监时,于此置信义县。而后人失传,遂以。或谓天监所置即真义,以,盖为宋昭陵讳也。前元时,其地为金粟道人所居,一时园池台榭之盛。四方名士,如张翥、柯九思、杨维祯、李孝光,皆馆于其家,号为玉山佳处。予尝访其遗趾求所谓百花之坊馆不可得而见未尝不慨想其人又叹其高标绝俗如冥冥飞鸿而犹不免自掊击于世俗也。

予之外高祖太常卿夏公,尝求顾氏之处,买田筑室。然公自居城中,岁时一至而已。最后魏氏复盛于此,其田庐童仆,未知与往时顾仲瑛何如也?而余从舅恭简公,讲明河、洛之学,海内之士,往往来聚星溪之上。吾舅光禄典簿东溪先生,能将顺其兄之志,以慈孝恺悌称于乡里。故真义虽村落小聚,名闻四方。

嘉靖甲辰,舅氏分析诸子,而仲子浚甫筑新居于故宅之南,而名其堂曰真义。舅父母尝往来过诸子家,就其养。未几,二亲继谢。以倭奴侵掠内地,时湖上烟火不绝,独浚甫之堂无毁。于是尚僦居城中,欲俟寇平,将还其旧。而旦暮西顾,未能忘也,求予作堂记。

浚甫有二孙,皆已胜衣,能趋拜。可知其后之繁衍昌大,而吾外舅厚德之报未有涯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

【注】遶,rào,同绕。瀼,河名。

【1】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昔湖瀼相连,茫然巨 浸:淹没。

B.诸湖相灌输,或束或 放:水流出。

C.一时园池台榭之盛 极:成为最……

D.以倭奴侵掠内地 寻:搜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水迹非其故久矣 不如因而厚遇,使归赵

B.名闻四方 背负青天莫之夭阏者

C.买田筑室 急于义而死者也

D.求予作堂记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写真义浦地理位置,河湖交会,水与天际,真泽国也,交代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

B.金粟道人建起了美丽的亭台楼阁,吸引四方名士来开馆讲学,使这里形成超尘脱俗的人文气质。

C.我外舅魏家买田筑室,家业兴旺,兄弟懂河、洛知识,守孝悌之德,舅舅东溪于是建了真义堂。

D.以水为源,以人为主,以真为性,以义为本,文化内涵深厚;行文娓娓道来,自然而真切动人。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浦则自巴城湖南来,并其村之东,而南入于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舅光禄典簿东溪先生,能将顺其兄之志,以慈孝恺悌称于乡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予 尝 访 其 遗 趾 求 所 谓 碧 梧 翠 竹 蓬 莱 百 花 之 坊 馆 不 可 得 而 见未 尝 不 慨 想 其 人 又 叹 其 高 标 绝 俗 如 冥 冥 飞 鸿 而 犹 不 免 自 掊 击 于 世 俗 也

【答案】

【1】D

【2】C

【3】C

【4】(1)真义浦的水从巴城湖的南边流过来,与真义村的水汇合向东流去,向南进入致和塘。(2)我舅舅光禄典簿东溪先生,能顺从兄长的心愿,凭着孝老爱幼的人品在当地出了名。

【5】予尝访其遗趾/求所谓百花之坊馆/不可得而见/未尝不慨想其人/又叹其高标绝俗/如冥冥飞鸿/而犹不免自掊击于世俗也。

【解析】

【1】,应解释为不久

【2】C项,均是兼词,在这里。A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他。B项,连词,但是/连词,表承接,不译。D项,副词,于是,就/介词,通过……,由……

【3】建忠义堂的不是东溪而是浚甫

【4】第(1)题要准确译出的含义,正确译出句意。第(2)题要准确译出慈孝恺悌的含义,正确译出句意。译文语意要通顺。

【5】首先,要读懂文段,理解文段的内容,把握文段涉及的人物事件,然后将四个选项逐一与原文对照,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参考译文】

昆山(治:一个地方政府的所在地,此处翻译可略去)的西面,有个地方名叫真义。那里的河叫真义浦,那里的地名叫真义村。太湖的水,绕(遶同绕)郡城(娄:中空的,意为不直冲城内,可不译)从东门流出,经过昆山进入大海。从前太湖与瀼河相连,无边无际的洪水淹陆地,我怀疑古人说的三江、五湖,也许就在这里。后来这里通船运输,筑坝围塘,水情不如以前汹涌也有很长时间了。真义村座落在现在所称的致和塘上,现在的致和塘,大概就是古代的大江了。真义浦的水从巴城湖的南边流过来,与真义村的水汇合向东流去,向南进入致和塘。巴城湖的西边,有包湖、傀儡荡、鳗鲡湖。这些湖水互相交流,有时进有时出,有时大时小,但阳城湖最大。从西北看望它,水一直流到天边,这一带确实是一个水的世界。

世人传说,梁朝天监年间,朝廷在这里设置信义县。但后人没有继续沿用,就把字改为字。有人说天监年间设置的就是真义,用,大概是避宋昭陵的讳了。元代,这地方是金粟道人的住地,这里有楼台亭榭,一时间成了最美的园池景观。四面八方的名人,如张翥zhù、柯九思、杨维祯、李孝光,在金粟道人家设馆讲学,号称为玉山佳处,我曾游览他们的居家讲学的旧址,寻找人们所说的百花坊馆,结果没有找到,不能不感叹他们当时的读书活动;又感慨他们清雅非常,好像无声无息的飞雁,始终与世俗相对抗。

我的外高祖太常(字卿夏)公,曾找到这块地顾姓主人的住处,在这里买田建屋。但他自己还住在城里,每年去一次罢了。最后魏氏又在这里繁盛起来,他们的田地房产、奴仆,不知道跟以前的顾仲瑛相比又怎么样了?但我的小舅恭简公,能讲明黄河、洛水的学说,天下的读书人,常常来到聚星溪畔相会。我舅舅光禄典簿东溪先生,能顺从兄长的心愿,凭着孝老爱幼的人品在当地出了名,所以真义村里虽小,但名声传扬世界。

嘉靖甲辰年,舅家给孩子们分家,二儿子浚甫新家建在老房子的南边,并给堂屋取名叫真义,舅父舅母曾经来看望孩子们,让他们赡养。没多久,两个老人先后去世。不久因倭寇入侵内地,当时太湖上战火不停,只有浚甫的真义堂没被毁坏。在这期间他坚持租在城中住,想等敌寇平息后再搬回到旧屋。但总是不断西望,不能忘记自己的真义堂,于是要求我写一篇真义堂记。

浚甫两个孙子都已经长大,能向人行跪拜礼了。可知以后家庭繁衍会非常快,对我舅舅深厚恩德的回报也没限量(更报答不完)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家谱记 归有光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思则饥寒而相娱,不思则富贵而相攘这;思则万叶而同室,不思则同母而化为胡、越:思不思之间而已矣。人之生子,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注】素节翁:归有光高祖的祖父归度,字彥则,号素节。

【1】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人而聚 率:大抵

B.出门而其父兄 诳:欺骗

C.以新荐之品者 易:替换

D.通于《六经》之大 指:指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死者恐不得知 其身也,则耻师焉

B.归氏至于有光 不知东方既白

C.岁时荐祭,则计杪忽 战败亡,诚不得巳

D.长而有室,其情已不类矣 王如知此,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幼年丧母,内心不能宽解,所以在他七八岁的时候,常拉着长辈的衣服要他们讲自己的旧事。

B.归氏家族长期没有分家,家族人口众多,里面有一些贪鄙诈戾之徒,他们的行为甚至和禽兽无异。

C.归有光读了归氏家族留下的故籍后,为一些族人的种种劣行感到羞耻,认为他们不配做素节翁的后人。

D.归有光有志于学习圣人之道,生活清贫,未能取得一官半职,但他考察天下治乱、百姓优劣,内心常感到忧患。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

译文:

(2)人之生子,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

译文:

【5】/给文中画线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诃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性宽仁恭爱。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默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诣府送马,叩头谢之。

后以儒术举为侍郎,迁密令。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人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茂曰:汝为人矣。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仪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人曰:苟如此,律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且归念之!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

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人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置守令,茂不为嫌,理事自若。数年,教乃大行,道不拾遗。是时王莽秉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迁茂为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时光武初即位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今以茂为太傅封曪德侯

(选自《后汉书·卓茂传》)

【1】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 幸:希望。

B.汝独不欲修之 修:修订。

C.汝为敝人矣 敝:见识浅陋。

D.茂左右问之曰 辟:屏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马主别得亡者,诣府送马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

B.苟如此,律故禁之 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C.今我礼教汝 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河南郡置守令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鱼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卓茂心地善良,有人把他的马认成了自己的马,卓茂明知对方认错了却不辩解,而是让那人把马牵走了。后来那人找到了自己丢失的马,于是登府送马,并向卓茂诚恳道歉。

B.卓茂办案严谨,在处理亭长收受别人的米肉这件案子时,为了全面了解事情真相,他不仅与送米肉者详细交谈,还把身边的属员叫来仔细询问,从而做出了合乎情理的判断。

C.卓茂认为,讲求仁爱,懂得互相敬重,是人比禽兽尊贵的原因,在自愿的前提下,乡邻之间,吏民之间表达馈赠之礼是合乎礼仪的,不应随便把受礼提到违法的高度。

D.卓茂关于律法与人情的训导,合情合法,被密县的吏民普遍接受。在他的治理下,密县社会风气正,治安好,卓茂因此受到朝廷嘉奖,皇帝赞扬他所做的事是别人做不到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且归念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时 光 武 初 即 位 乃 下 诏 曰 前 密 令 卓 茂 束 身 自 修 执 节 淳 固 诚 能 为 人 所 不 能 为 今 以 茂 为 太 傅 封 曪 德 侯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厓门吊古记

方良永

弘治甲子春二月丙午,予出按海北,取道新会县。县官属谒既,予进知县罗侨,语之曰:厓山之事,千古痛愤。办香敬吊,行与子偕。乃具牲帛,僦民舟习海行者行。

夜二鼓,乘汐出港口,风静波平。天未明抵岸。启篷窗,东视厓门甚迩,景色曚曚未辨。登岸,典祠者于道左。少顷至祠下,达观殿宇碑亭,考其营建颠末。中祀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公,两庑皆祀同时死节诸臣。其额与祭,则皆上请于朝,得旨俞允者也。观礼毕,易便服,穿丛薄间,从西上直至山巅。转顾后山苍翠,亭耸如扆;环视左右山,逶迤盘踞,如虎伏龙行,水绕其势如弯弓。隔岸诸峰层叠,秀丽如画。较以形胜,此亦足恃,而顾不能救国之亡,岂地势无与于人事;抑天命已去,非此所能胜欤?悄然而退。

予回舟次,伫立岸上,见水鸟飞鸣而下上,渔歌互答于两涯。追思往事,黯然伤怀。徘徊间,典祠者曰:前有奇石可往观。予遂乘小舟径诣石处,蹑磴仰视,巨石如屏。屏石有刻,已磨灭不可读。顾问典祠者,云旧有大刻元柱国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近巡按广平徐公瑁易刻曰:宋丞相陆秀夫太傅张世杰死事于此。今石长字没矣。予窃论弘范宜不足责宋之执政以国与人如弃遗余恬不知恤非得二公振起其间天理民彝或几乎息。彼弘范犹元臣也,足深咎。况二三公之名实,昭然史册间,当日月争光;区区摩崖,胡能轻重,而必与之较争哉!

因与罗尹论厓山事:谓当宋室播迁之时,三公非顾命大臣,皆无与国休戚存亡之义,即使不死,亦无敢非之者。今其孤忠大节,出于寻常之所不料,此所以尤使后人追思景慕,不容但已也。祠有田三顷余,乃知县废寺遗业所充。又山故无虎豹,居民素不为盗,巡司虽设,频年无捕获功。天既薄暮,予独坐舟中,感今念昔,屡就枕而不成寐。

既竣事,咸曰:自有厓山之行,天日无此晴霁,风波无此平也。

(选自《方简肃文集》卷五,有删节)【注】厓门:即崖山,位于广东新会南大海中。南宋末,宋军与张弘范统帅的元军在此决战,宋军全军覆没,张世杰、陆秀夫等大臣及宋少帝赵昺殉国,宋亡。扆:屏风。民彝:人伦。摩崖:在山崖上书刻文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典祠者于道左 逆:迎接

B.考其营建 颠:开始

C.乃知县废寺遗业所充 割:割据

D.风波无此平 妥:安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僦民舟习海行者行 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

B.足深咎 青泥盘盘

C.当日月争光 落霞孤鹜齐飞

D.出于寻常之所不料 其一气之余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出京巡察,途经新会,因感南宋厓山之事而痛心悲愤,所以请新会知县陪同,置备祭品,渡海前往敬吊忠烈。

B.作者登厓山之巅,见群山蜿蜒,高耸如屏,流水环绕,势如弯弓,因此认为宋军覆灭在于未能据险坚守。

C.近世的广平巡按监察御史徐瑁改刻奇石上的字为宋丞相陆秀夫太傅张世杰死事于此,作者认为对摩崖石刻不必与之较争。

D.作者认为,三公未被先帝托以辅国重任,并无和国家共存亡的责任,但却能忠贞自持,这使他们尤为后人怀念景仰。

【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予 窃 论 弘 范 宜 不 足 责 宋 之 执 政 以 国 与 人 如 弃 遗 余 恬 不 知 恤 非 得 二 公 振 起 其 间 天 理 民 彝 或 几 乎 息

【5】把文中画线的文字译成现代汉语。

(1)岂地势无与于人事;抑天命已去,非此所能胜欤?

译文:

(2)皆无与国休戚存亡之义,即使不死,亦无敢非之者。

译文: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