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如图:正方形ABCO的边长为3,过A(0,3)点作直线AD交x轴于D点,且D点的坐标为(4,0),线段AD上有一动点,以每秒一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移动.(1)求直线AD的解析式;
(2)若动点从A点开始沿AD方向运动2.5秒时到达的位置为点P,求经过B、O、P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3)若动点从A点开始沿AD方向运动到达的位置为点P1,过P1作P1E⊥x轴,垂足为E,设四边
![精英家教网](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201/95/6984fd0a.png)
分析:(1)已知了点A、D的坐标,可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D的解析式.
(2)本题的关键是求出P点的坐标.可先在直角三角形AOD中,用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而后根据P点的速度及运动的时间求出AP的长,进而可求出PD的长,在直角三角形PED中,可根据PD的长和∠D的正弦和余弦值求出P点的坐标,进而可根据B、O、P三点的坐标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3)四边形BCEP1是个梯形,可设出P1点的坐标(设P1的横坐标,根据直线AD的解析式表示出其纵坐标),那么OE就是P1的横坐标,P1E就是P1的纵坐标,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S与P1的横坐标的函数关系式,进而可根据函数的性质得出S的最大值以及对应的P1点的坐标.
(2)本题的关键是求出P点的坐标.可先在直角三角形AOD中,用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而后根据P点的速度及运动的时间求出AP的长,进而可求出PD的长,在直角三角形PED中,可根据PD的长和∠D的正弦和余弦值求出P点的坐标,进而可根据B、O、P三点的坐标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3)四边形BCEP1是个梯形,可设出P1点的坐标(设P1的横坐标,根据直线AD的解析式表示出其纵坐标),那么OE就是P1的横坐标,P1E就是P1的纵坐标,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S与P1的横坐标的函数关系式,进而可根据函数的性质得出S的最大值以及对应的P1点的坐标.
解答:
解:(1)设直线AD的解析式为y=kx+b(k≠0),
则
,
解得
.
解析式为:y=-
x+3.
(2)因为AP=2.5,AD=5,
所以P(2,1.5),
设过B,O,P的抛物线为y=ax2+bx+c(a≠0),
将B(-3,3),O(0,0),P(2,1.5),
则
,
解得
,
解析式为y=
x2+
x.
(3)设P(x,y),
则y=-
x+3
S=
(y+3)×(3+x)
即S=-
x2+
x+9
所以P1(
,
)时,S最大=
.
![精英家教网](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201/95/6984fd0a.png)
则
|
解得
|
解析式为:y=-
3 |
4 |
(2)因为AP=2.5,AD=5,
所以P(2,1.5),
设过B,O,P的抛物线为y=ax2+bx+c(a≠0),
将B(-3,3),O(0,0),P(2,1.5),
则
|
解得
|
解析式为y=
7 |
20 |
1 |
20 |
(3)设P(x,y),
则y=-
3 |
4 |
S=
1 |
2 |
即S=-
3 |
8 |
15 |
8 |
所以P1(
5 |
2 |
9 |
8 |
363 |
32 |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正方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图形面积的求法等知识点.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