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意点P,给出如下定义:若⊙P的半径为1,则称⊙P为点P的“伴随圆”

(1)已知,点

①点在点P的“伴随圆” (填“上”或“内”或“外”);

②点在点P的“伴随圆” (填“上”或“内”或“外”);

(2)若点P轴上,且点P的“伴随圆”与直线相切,求点P的坐标;

【答案】1)上;(2)点P20)或(20).

【解析】分析:(1)计算PAPB的长,然后与半径1比较大小即可得出结论;

2)连接PH,由点的“伴随圆”与直线相切,得到PHOHPH=1,∠POH=30°,则OP=2,由此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1)①PA==1

故选A在⊙P上.故答案为:上;

PB==2>半径1,∴B在⊙P外.故答案为:外.

2)连接,如图1

∵点的“伴随圆”与直线相切,

PHOH

PH=1,∠POH=30°,

可得:OP=2

∴点P20)或(-20).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一种实验用轨道弹珠,在轨道上行驶5分钟后离开轨道,前2分钟其速度v(米/分)与时间t(分)满足二次函数v=at2,后三分钟其速度v(米/分)与时间t(分)满足反比例函数关系,如图,轨道旁边的测速仪测得弹珠1分钟末的速度为2米/分,求:

(1)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2)弹珠在轨道上行驶的最大速度.

【答案】(1)v=(2<t≤5) (2)8米/分

【解析】分析:(1)由图象可知前一分钟过点(1,2),后三分钟时过点(2,8),分别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函数解析式;

(2)把t=2代入(1)中二次函数解析式即可.

详解:(1)v=at2的图象经过点(1,2),

a=2.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v=2t2,(0≤t≤2);

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v=

由题意知,图象经过点(2,8),

k=16,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v=(2<t≤5);

(2)∵二次函数v=2t2,(0≤t≤2)的图象开口向上,对称轴为y轴,

∴弹珠在轨道上行驶的最大速度在2秒末,为8/分.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得到关键性的信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图象所经过的点的坐标.

型】解答
束】
24

【题目】阅读材料:小胖同学发现这样一个规律:两个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具有公共的顶角的顶点,并把它们的底角顶点连接起来则形成一组旋转全等的三角形.小胖把具有这个规律的图形称为“手拉手”图形.如图1,在“手拉手”图形中,小胖发现若∠BAC=∠DAE,AB=AC,AD=AE,则BD=CE.

(1)在图1中证明小胖的发现;

借助小胖同学总结规律,构造“手拉手”图形来解答下面的问题:

(2)如图2,AB=BC,∠ABC=∠BDC=60°,求证:AD+CD=BD;

(3)如图3,在ABC中,AB=AC,BAC=m°,点E为ABC外一点,点D为BC中点,∠EBC=∠ACF,ED⊥FD,求EAF的度数(用含有m的式子表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